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题崔山人别业
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南阳隐居者:在南阳地区隐居的隐士。
- 筑室丹溪源:在丹溪源头建立住所。
- 溪冷惧秋晏:溪水寒冷,让人害怕秋天的到来。
- 室寒欣景暾:虽然居室寒冷,但美景让人感到温暖。
- 山鸡鸣菌阁:山鸡在菌草阁楼中鸣叫。
- 水雾入衡门:水气弥漫进入衡门,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东岭或舒啸:东岭上有时能听到人的长啸声。
- 北窗时讨论:北窗边有时会进行讨论。
- 封君渭阳竹:被封为贵族的人种有渭阳竹(可能是指竹子)。
- 逸士汉阴园:一个超脱世俗的人种植了汉阴园(可能是指汉阴陵园,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不必追求高处,因为独自被尧尊崇(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明君主,此处可能表示隐居生活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丹溪源头的隐士的生活情景。诗中的主人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贯穿始终。他不仅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清凉与美景,也乐于在寂静中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季节的变化。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秋日的寒冷和春日的温暖,强调了自然界四季更迭的美妙,反映了对生命循环的尊重。此外,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颇为生动,通过“山鸡鸣菌阁”和“水雾入衡门”,不仅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也间接表达了他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理念,是唐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