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
倘许栖林下,僧中老此身。
宿无可上人房
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
倘许栖林下,僧中老此身。
【注释】:宿:投宿;无上人:即无着禅师,为唐代著名禅师,姓孙,名登,舒州皖公山人,世称无着大师。有《无着禅师文集》二十卷。“人境外”句:指世俗世界与禅境相隔很远,难以进入。“倘许栖林下”句:指在山林中隐居修行。“僧中老此身”句:指在僧人中间度过自己的一生。“此身”句:谓以出家修行为业,已度过了一生。赏析:“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两句一前一后,一进一退,构成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偶来人境外,何处染嚣尘”,意谓:偶尔来到人世间之外,哪里会有尘世的喧闹呢?诗人以“偶来人境外”一句写其偶尔涉足人间之情景,而“何处染嚣尘”一句则写其远离红尘喧嚣之情境。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诗人对俗世界的厌恶之情,也表明了其出世之心志。“倘许栖林下,僧中老此身。”意谓:假如允许我在山林中栖息的话,我就可以在僧人之中度过一生。这两句从正面写出了诗人欲出世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倘许”二字,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僧中老此身”一句,既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世的情怀,又表明了诗人出世的决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世事的厌恶和对佛教净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