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户不敢啼,风悲日悽悽。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注释】

出户不敢啼 —— 不敢啼哭,因为怕听到“风悲日凄”的声音。

风悲日悽悽 —— 形容天气阴沉,心情悲痛。

心知恩义绝 —— 知道与妻子断绝了感情,所以心中痛苦而悲哀。

谁忍分明别 —— 不忍心与妻子告别。

下坂车辚辚 —— 车子从山脚下的斜坡上驶下。

畏逢乡里亲 —— 害怕遇见乡里的人。

空持床前幔 —— 拿着床上的帷帐。

却寄家中人 —— 把帷帐送给家中的人。

忽辞王吉去 —— 突然辞去了王吉的陪伴。

为是秋胡死 —— 因为秋胡死了的缘故。

若比今日情 —— 假如今天的情况与过去相似。

烦冤不相似 —— 今天的烦恼和怨恨与过去不同。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末年(756),当时李林甫当权,奸臣横行,朝廷昏暗,诗人深感失望,写下了这首《去妇怨》。全诗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离别之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

首两句写女子因丈夫死去而不敢哭泣,担心听到令人伤心的哭声,这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风悲日凄凄”,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是心理的外化,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哀伤、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

诗人以“心知”二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与妻子之间感情已决裂。“谁忍分明别?”则进一步揭示出两人之间感情破裂的深层原因:一是夫妻感情本来就很深厚,二是丈夫的死给妻子带来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三是她无法忍受这种精神上的巨大创伤。这几句诗,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下坂车辚辚”,是说车子从山脚下的斜坡上驶下。这里,作者用“下坂”来象征主人公离开故土、远赴他乡的情景。“畏逢乡里亲”,则是说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她最害怕遇到那些与她有过节、或对她怀有恶意的人。“空持床前幔”,则是说她只能把帷帐拿回家中,寄托自己的哀思,表达心中的哀愁。

最后两句诗,写主人公突然离开王吉而去,其原因是秋胡之死。这里的“若”字,既表示比较,又含有“倘若”、“如果”之意,意思是说,假如今天的情况与过去相似的话,那么她就不会如此痛苦地离去了。这一句诗表达了她对当前现实的无奈感和对过去的怀念。“烦冤不相似”,则是说自己如今的处境和遭遇与过去相比,实在大不相同,现在的烦恼和怨恨与过去完全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昏庸残暴所致。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不加藻饰,却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全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事来抒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