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
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
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

【注释】

烂柯山:传说晋人王质伐木至山,观弈烂柯而死。后人以“烂柯”指山名。此诗即借烂柯指山。

凌清景:凌,通“凌”,超越,越过;清景,清新秀丽的风景。

下视众山中:从山上俯瞰众山。中,众山之中。

云日遥相对:远望云和日,相映成趣。

川原无不通:山川原野,没有不相通的。

自致高标末:自己追求的高境界在高处。

高标:高尚的目标或境界。

何心待驭风:何必等待驾御风力,意谓超然物外,不受拘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诗人登临烂柯山,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

首联是全诗总领,写诗人登临烂柯山,放眼望去,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视野开阔。“独凌清景”四字,既点明诗人独立山巅,又暗寓诗人的傲岸之态。“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颔联写诗人面对云日的变幻莫测,感受自然的变化,领悟人生哲理。这里的云日并非实指,而是指自然界万物的生生不息、变化无常。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人应当追求高远的境界,不应沉溺于世俗的纷扰之中。这一联是对上一句的深化,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思想境界。

颈联写诗人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发现无论是高山还是原野,都是相通相连的。这一联既是对前文景物的进一步描绘,又是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山水的原野进行观察,联想到人的品德修养也应如此,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又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

尾联写诗人站在山顶之上,仰望天空中的云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追求更高的境界,不受世俗的束缚,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彰显了他超凡脱俗的个性。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烂柯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