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
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好将宫徵陪歌扇,莫遣新声郑卫侵。
【译文】
筠竹管排成凤凰的翅膀,月堂里凄切的声音胜过龙吟。
最适宜轻轻拨动纤细的玉管,醉中听来仿佛看到了滟滟的金波。
独能吹出美妙的曲子,嬴台一起吹奏清越的乐声。
好的要配着歌扇子陪唱,不要新调的郑卫之声侵扰它。
【注释】
笙:古代乐器名,形似竹筒而大,有八孔。
筝、笛、琴、瑟等:指古乐器。
凤翅:形容笙管排列得整齐划一。
龙吟:形容箫声高亢激越。
纤纤玉:即“细细”,指细小的东西或人。
滟滟金:形容水波闪烁的样子。
缑岭: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嬴台: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北。
宫徵: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C和D两个音级。
莫:不要。
新声:新的乐曲。
郑卫:指郑声和卫国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诗的前四句写笙的音色美和演奏者的技巧娴熟;后四句写演奏时的音乐环境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全诗语言简练明快,音韵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
首联先写“笙”的外形和音质,以“排凤翅”比喻笙管的排列如同展翅飞向云天的凤凰。以“月堂”喻“笙”的音腔,既写出了“笙”的音色之高,又暗示了“笙”的音腔之长。一个“凄”字,写出了“月堂”的哀婉凄楚之美。
颔联则写“笙”的演奏者。“宜轻”二字写出了演奏者对“笙”的驾驭之功,也表现了其精湛的技艺。“当观”二字写出了“酒”的诱人魅力,也写出了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滟滟金”一词则将“酒”的美色与“笙”的音色相映衬,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演奏者高超技艺的情景。“独”字表现出演奏者的孤傲与高洁,“相共”二字则表现了众人的欢愉之情。“妙曲”一词则表明演奏者所奏之曲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而“嬴台相共吹清音”一句则暗示了演奏者与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尾联则是对整个演奏过程的总结。通过赞美演奏者高超的技艺,表达了对音乐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被新声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传统美德。
这首诗通过对“笙”的描写,展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艺以及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