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还应减是非,却忧蓝玉又光辉。
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
世乱岂容长惬意,景清还觉易忘机。
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苎作衣。

卜隐

屏迹还应减是非,却忧蓝玉又光辉。

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

世乱岂容长惬意,景清还觉易忘机。

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苎作衣。

注释:

  1. 屏迹还应减是非:指隐居生活应该减少是非纷争。屏迹,意为隐居。
  2. 却忧蓝玉又光辉:担忧自己的光辉和才华被他人嫉妒。
  3. 桑梢出舍蚕初老:桑树的梢头露出来,表示蚕已经老了,开始吐丝结茧。
  4. 柳絮盖溪鱼正肥:柳絮像被子一样覆盖在小溪上,鱼儿正肥满,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5. 世乱岂容长惬意:乱世中哪里能长时间感到惬意?意指在乱世中无法享受安宁的生活。
  6. 景清还觉易忘机:在清明的日子里,反而容易忘记算计人心。景清,意为清明的政治环境。
  7. 世间华美无心问:世间繁华美好的东西都不必去关心。
  8. 藜藿充肠苎作衣:用藜藿(一种野菜)充饥,用苎麻做成衣服。藜藿,意为野菜,藜和藿都是可以食用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心境和对世事的看法。首句“屏迹还应减是非”表明了隐居生活可以减少是非纷争,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接着四句分别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细节,从桑树、蚕、柳絮、溪鱼等自然景物的变化,到内心的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诗的最后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的无奈和对清明政治环境的向往。他认为在清明的日子里,反而容易忘记算计人心,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而“世间华美无心问”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他选择用藜藿充饥,用苎麻做成衣服,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