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意境,分析每句的意象,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首联:水,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译文:水的形体不定性空而求,向东流入大海,早晚会停止流淌。
注释:方圆不定性空求;方圆,形状。不定,不固定。性空,本性是空的。求,探求、寻求。沧溟,大海。东注,往东流去。沧溟,大海。早晚休,早晚会停止流淌。
颔联: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译文:水的高高截入碧绿的池潭中,久久地回响着潺潺的水声。水远飞向青翠的山岭上,更加悠扬哀婉。
注释:碧塘,指池塘碧绿的颜色。耿耿,形容水中的涟漪。高截,横截、横贯的意思。青嶂,青色的山峰。悠悠,形容歌声或曲调悠扬宛转。
颈联: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译文:潇湘的月光浸染出千年的色泽,梦泽中的烟雾弥漫着万古的忧愁。
注释:潇湘,潇水和湘水。潇湘月,指代潇湘二水的月色。千年色,指月色千年不变。梦泽,即洞庭湖,又名云梦泽,在今湖南省北部。烟,指云雾。
尾联: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译文:还有那岭头上呜咽的地方,我为你把它分成一滴滴的眼泪,让你伤心到断肠的地步。
注释:岭头,指高处。呜咽处,指流水声。为君分作,为你把它分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景的七言绝句。诗人借对水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忧伤之情。
首联两句以“方圆”起兴,写水之流动无定,又以“东注沧溟”写水之流向大海。“沧溟”即沧海,此处泛指广大无边的水面。水流不息,永无止息,这就写出了水之“无常”。这种“常”与“变”的矛盾构成了诗歌的基本矛盾结构。诗人以“方圆”作为比喻,既表现了水的流动性、变幻莫测的特性,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像水的流动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位置和目标,因而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颔联两句从听觉方面进一步写水之“常变”。这两句用“高截”和“远飞”来描绘水声。“高截碧塘”“远飞青嶂”,既表明了位置,也表明了时间的变化。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声音拟人化,赋予了水以人的情感。“耿耿”二字,既形容水声之连绵不绝,又暗寓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愁绪。
颈联两句由听觉转向视觉,继续写水之“常变”。前句写水之色,后句写水之气。潇湘的月光照在水上,使水面呈现出千年不变的深蓝色,而梦泽中的烟雾笼罩着整个湖泊,使得湖水仿佛充满了万古的忧愁。这两句通过“月”和“烟”这两个关键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由此引发的无限遐思。
尾联两句从侧面描写水之“常变”。诗人将自己比作“君”,把流水比作“断肠”。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伤和痛苦。这里的“分”并非简单的“分开”之意,而是将流水之声比作自己的泪水,将流水之景比作自己的悲伤,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绝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水的各种形态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测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界美景的赞叹之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叹之意。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