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注释:
- 松,指的是古松。
-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站在高高的栏杆上(倚空),感觉空气清新而凉爽(冷),四周没有一丝尘垢(无尘)。我正在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往事),那些记忆就像被遗忘的梦境(闲徵梦),随时都可能消散或消失。
-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这棵古松的绿色叶子,原本应该等到霜降时节才显现出来,现在却提前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
-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想象那山中的猿猴,在啼叫时仿佛能将苍山的雨水都带走;想象那归来的仙鹤,它的身影与紫色的云雾相映成趣。
-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不要再去羡慕东园的桃花李花争奇斗艳,因为春天的美景依然无法为你停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松”字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高洁、坚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中间四句,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松树人格化,赋予了它生命和情感。同时,也将松树与其他景物进行了对比,展现了它的独特之处。如“翠色”一句,将松树的绿色比作“霜后见”,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寒声”一句,则将松树的声响与月亮相联系,展现了它的静谧之美。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诗人以“桃李”、“紫府云”作为反衬,表达了自己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