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迁才免葬江鱼。
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注】张韶州端公:张九龄字子寿,曾任韶州太守。将经贵郡烦留客:将要经过贵地,请留下作客。上宾虞舜整冠裾:上宾,指朝廷官员;虞舜整冠裾,指《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于历山,陶渔于河滨,舜耕而田百亩,有苗不服,禹征之。舜乃械十人,与汝谐,汝成,而还。舜曰:“俞,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译文:

如今我被贬官,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向北看难道让塞雁随行吗?向南去才免遭葬江鱼的厄运。

要经过你贵地请你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时想系船在韶石之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被贬官潮州后,由友人袁州知州张韶州端公所写贺诗。全诗抒发了谪官岭南的苦闷心情和归隐之意。首联写被贬后的感慨;颔联以自然景色来比喻自己的遭遇;颈联用典故表达自己欲隐退山林的愿望;尾联则点明主题。

首联“明时远逐事何如”一句,是说当今社会风气不正,是非颠倒,贤能之士远离朝廷而去。“远逐”,犹言远弃,指远离朝廷。“事何如”,即“如何”,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句表明作者被贬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失意。

颔联“北望讵令随塞雁”两句,是说北方的边塞大雁尚且不飞往那里,何况自己这样的小人物!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其一是用塞雁自喻;其二是以塞雁自比。《汉书·匈奴传》记李陵说:“云中生者(匈奴语),生者言当急为出(投降)。不然必死(被俘虏)矣。”这里“北望”是说北方边塞的风光。李陵说的“生者言当急为出”与“北望讵令随塞雁”相合。诗人的意思是,自己既然已到南方来避离中原的纷争,北方又何必再来追逐呢!“讵”同“岂”。

颈联“南迁才免葬江鱼”两句,是说南迁才能避免葬身长江的灾难。这句诗也是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拟自己的处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有一次王右军(王羲之)与谢万、孙兴公等一群年轻人一起游玩山阴道,大家乘着马车,沿着山间小路游览,忽然看到一条小船停在水边,船上有一人正垂钓。王右军说:“这条船该是有人乘坐的吧?”孙兴公说:“这是一条没有乘客的空船。”王羲之笑着说:“我们这些人都是‘虚设’的客人啊!”谢万问:“谁是真正的客人呢?”王羲之说:“就是那个正在钓鱼的人。”孙兴公说:“那是谁?”王羲之答道:“那是江中的鱼呀!”这里的“江鱼”就是后来所说的“江淹才尽”(见《世说新语·伤逝》)的意思。王羲之说的这个典故用来比喻自己现在的处境。

尾联“将经贵郡烦留客”两句,是说自己将要经过贵地而停留下来作客,但先要感谢你的高文厚谊(即感谢你的诗作)。“贵郡”,即贵地。“贵”,形容词后缀,表尊贵、高贵。“烦留客”,是麻烦你款待客人的意思。“先惠高文谢起予”,意思是首先得到你的惠赠高文,就应当表示谢意并起而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你是我的知己好友,我要到你那里去做客,并且还要感谢你给我送来的高文厚礼。

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被谪后的苦闷心情和归隐的想法。诗人在诗中对被谪的原因作了说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一种向往隐逸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