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注释】

春田:即春耕之田地。催:催促。王师:指北征的军队。何当回:何时能回来? 放车:放牧的马。载:装载,此处为动词。草农事:指放牧之事。济:通“赍”,携带。苦饥:忍受饥饿。蔡州:地名,今河南汝南县西。纳节:投降。旧将死:已死去的旧将军。起居:对人表示问候。谏议:谏诤,指进谏。联翩: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垂意:关注,注意。瓶与罍:酒器名。这里借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乾元元年(758)春天作于长安。当时作者任左拾遗,因上书劝谏皇帝还宫,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前两联写春耕时节,诗人想到北征将士们在外征战,而自己却远离家乡,不能为他们送行,十分惆怅,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王师北讨何当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事的忧虑以及自己无法为国效力的遗憾之情。

后两联则转入对自己境遇的描述。诗人在京城长安生活已经多年,此时突然被贬到遥远的江陵,心中难免感到不安和失落。然而,当他看到那些曾经在朝廷上进言献策、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老臣如今都已离世时,不禁感慨万千:“蔡州纳节旧将死”。这里的“纳节”是指投降,旧将们虽然曾为国家出过力,但最终却未能逃脱一死的命运。这种命运让诗人想起了当年那些曾经为国捐躯的忠良之士,不禁心生感慨。

诗人又想到了那些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老臣们,他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日夜操劳,如今却已相继离去。这种情景让诗人更加感伤:“起居谏议联翩来”。这里的“起居”是指问安,“谏议”则是谏诤的意思,指的是那些曾经为朝廷进言献策的老臣。这些老臣们现在都已经离开人世,只剩下诗人孤身一人面对这个繁华的世界。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关注和期望:“朝廷未省有遗策”,意思是说朝廷还没有意识到那些有用的策略。这里的“未省”是指没有察觉或理解,而“遗策”则是指过去的智慧和经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看法和期待,希望朝廷能够继续发扬光大那些有益的智慧和经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现状的不满和担忧,认为朝廷应该更加重视那些有用的策略。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春日田野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