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注释】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指写诗的体裁要与时代相适应。觑,窥视。
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人们都像吃肉饮酒一样地活着,而你却吃不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刚一进入春天,思绪就变得紊乱;到了秋天,悲伤之情又纷至沓来。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早晨吃饭要吃到中午,晚上学习到半夜(未眠)。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名声就像腥味一样难闻,心里的痛苦难以忍受(比喻名利的诱惑使人烦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古人的心志虽然被自己鞭策,但世俗的道路终究难以摆脱(人生在世,难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面对弱者,喜欢伸出援手;对待强者,则退缩躲闪(形容为人处世的态度)。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看到跌倒的人没有人去帮助,反而指责我(抱怨自己被人欺侮)。
赏析:
这首诗是孟郊的《答韩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困境,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和人性的丑恶。
首联“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指出诗人写诗时注重形式美,忽略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态度在当时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许多文人墨客都追求华丽的词藻和巧妙的构思,而忽视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颔联“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人们似乎都在享受着富贵的生活,而诗人却饱受贫困之苦。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愤懑和不平。
颈联“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季节所经历的不同心境。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然而诗人的心情却变得紊乱;秋天的到来则让人感到凄凉和悲伤。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事的冷漠和淡泊。
尾联“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他渴望得到名誉和地位,但却常常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也表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尾联“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但世俗的道路却让人难以摆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社会道德的反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