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台如可废,此恨有谁平。
纵使迷青草,终难没旧名。
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
不是心偏苦,应关自古情。
注释:
此台:指贾岛的“诗坛”。
废:废弃,毁坏。
谁平:谁来平息。
纵使:即使。青草:指草丛,这里代指诗人。
终难没旧名:终究难以泯灭旧名。
天悲朝雨色:天空中早晨的雨,颜色显得格外悲伤。
岳哭夜猿声:山峦之间夜晚传来猿啼声,像是在为山哭泣。
心偏苦:内心过于痛苦,偏于一方。
应关自古情:应该与自古以来的情感有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贾岛诗坛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看法和深刻感受。
诗人以“题贾岛吟诗台”为题目,明确指出了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贾岛的。接着,诗人用“如可废”这一设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贾岛诗坛的看法。他认为这座诗坛如果被废弃的话,那么那些因为贾岛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将会消失。这既是对贾岛诗歌的一种惋惜,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担忧。
诗人用“此恨有谁平”一句,将这种惋惜之情上升到了一种无奈的情绪。他认为这种怨恨是无法被平息的,只能让时间来慢慢淡化。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
诗人用“纵使迷青草,终难没旧名”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尽管那些曾经的青草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是这些青草所代表的名字却依然存在。这说明历史的痕迹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但是那些历史的痕迹却永远不会消失。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热爱。
诗人用“天悲朝雨色”一句,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入了诗篇。他用“朝雨色”来象征大自然的变化无常,用“悲”来形容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悲伤感。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深深感叹。
诗人用“岳哭夜猿声”一句,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了历史情感。他用“夜猿声”来象征古代的悲壮之声,用“哭”来形容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情感。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感慨。
诗人用“不是心偏苦,应关自古情”一句总结全诗。他认为这种内心的痛苦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与自古以来的情感有关。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情感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贾岛诗坛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