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彩服咏南陔。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首先,理解全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分析每一联诗句的意思,最后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每句诗的含义即可。本题要求逐句释义,注意要结合注释和译文。
第一联:“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意思是:子推山上歌声停止,定国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子推”,指介之推,晋文公的贤臣,因被火烧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将寒食节定为节日,并有禁火寒食的习俗。“龙罢”,即歌声停止,表示寒食节到来。“定国门前”是晋国都城,这里借指王宫或朝廷。“结驷”,指车驾,四匹马拉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或高官显爵。“结驷来”,即车驾络绎不绝地来到。
第二联:“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意思是:刚刚看到元戎的公子们挥舞着玉器而来,不久就听到季子的佩刀之声。“元昆”,指春秋时齐国公子小白,名桓,字元(一作太),齐襄公之子,后来成为齐桓公,称霸诸侯。“锵玉”,形容佩玉声悦耳。“元昆”指公子小白。“季子”,指春秋时楚国大夫沈尹戌(一作沈诸梁)。“季子”指沈尹戌。“佩刀”,指佩带着武器。“季子”指沈尹戌。“回”,指返回。“季子”指沈尹戌,这里用典暗指晋国内乱。
第三联:“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意思是:阳光下到处可见盛开的鲜花,随风飘动;皇宫里的御柳也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舒展开来。“晴”,天朗气清。“花”,这里比喻人才,也指花朵。“因风起”,即随风而开。“御柳条条”,即皇宫里的柳树。“向日”即向着太阳伸展。“开”,展开。“御柳条条”,指宫中的御柳。
第四联:“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彩服咏南陔。”意思是:自备丰盛酒席宴请宾客,欢声笑语没有止境;接着还穿着彩色礼服吟诵《南陔》篇。“长筵”,指丰盛的酒席。“欢不极”,即欢乐没有止境。“彩服”,彩色礼服。“咏南陔”,即吟诵《诗经·周颂·南陔》篇中的诗句。“南陔”,即《诗经·周颂·南陔》,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
【答案】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彩服咏南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