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
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注释】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奉命在皇帝的诏令中写诗,表达自己对登临山中言志的感想。
北山东入海:太行山的北面与东面分别向东流入渤海,山势雄伟。
驰道上连天:皇帝的车驾经过的道路直通天空。
顺动三光柱:指太阳、月、星星等三光从天上落下。
平指洛阳川:平地指代洛阳一带的平原地带。
按跸夷关险:指皇帝的车驾经过时,把关口和险要之处清扫干净。
张旗亘井泉:悬挂着旗帜,绵延到井泉。
晓岩中警柝:清晨在山洞里敲击警钟。
春事下蒐田:春天开始打猎。
德重周王问:功德重于周文王。
歌轻汉后传:歌颂汉后乐章,歌声轻快。
宸游铺令典:君王游览时有铺席供令典使用。
睿思起芳年:皇上的睿思能带来美好的年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希望以密封的奏章向皇上陈述,希望皇帝回銮后能保持庄严。
【赏析】
此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作者奉旨应制而作的颂扬诗。全诗四十二句,分为四节,每节八句,前六句各四句,后六句各五句,结构匀称。
首联先点出“北”字,再写“东”字,笔法开阖顿挫,气势雄浑。颔联写登上太行山,仰观俯察所见,极写登高所见之景。颈联写车驾经过时,将关隘险要之地清扫一空,悬挂旗帜,绵延至井泉;又写清晨在山洞里击鼓报时,开始狩猎。尾联写皇帝游山时有铺席供令典使用,皇上的睿思能带来美好的年头,希望以密封的奏章向皇上陈述,希望皇帝回銮后能保持庄严。
这首诗写得气势豪壮,语言流畅,音韵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