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这首诗的格式如下:

诗句 译文 注释    
---|---|---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一个和尚为什么住在这里呢,只留下了远公的名字。    
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  大家都说从前从岑山下来可以走这条路,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    
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  老房子的松树更加苍老,新塔下的草刚刚生长出来。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经典和论文都由僧人传播,文章也遍及朝廷大臣。    
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  禅林里的树木已经被砍伐,寺庙的建筑已经倾斜。    
谁复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没有人再修僧人的历史,应该知道这些都已经成了定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僧人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逝去的悲痛之情。首句“一公何不住”,诗人感叹这位僧人为何不住在这里,只留下了名字。接着,诗人回忆了往日的情景,“共说岑山路,今时不可行”,描述了从前从岑山下来可以走这条路,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可行了。这两句诗通过对往日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旧房松更老,新塔草初生”,诗人描绘了旧房中的松树更加苍老,新塔下的草刚刚生长出来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逝去的哀伤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生前留下的印记,“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僧人不仅留下了经典的经论,还传播了僧人的文章,影响了朝廷大臣。这些描绘都体现了僧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
最后一句“禅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诗人感叹禅林里的树木已经被砍伐,寺庙建筑已经倾斜。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的衰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逝去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逝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佛教文化和僧人贡献的赞美。同时,诗歌也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