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注释】

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约是阳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恩光:指皇帝的恩惠。小臣:指地位低微的人。

华烛:华丽的蜡烛。

电影:形容灯光微弱。中使:宫中使者。

幸:有幸。榆柳:榆树和柳树,古代常用来象征春天。

一照:照亮。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春日赐火的感慨。首联写皇帝对诗人的恩典,颔联写灯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颈联写春意盎然的景象,尾联写诗人感激之情。

首句点明时间,即寒食节。“恩光”指皇帝的恩泽和恩典。“小臣”指地位卑微的人。诗人因受皇帝恩惠,故有此感。“华烛忽惊春”一句,写皇帝派使者赐火的情景。“华烛”指华丽而珍贵的蜡烛。“忽”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惊喜,因为这种待遇很少。“惊春”既指蜡烛的光辉惊动春天,又暗含诗人对皇帝恩宠的感激。

中间两联写赐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电影”指灯光微弱的样子。“星辉”指星光灿烂,这里比喻皇帝赐火的光芒。“拂路人”指洒向路旁的人们。这两句写皇帝赐火的光辉照耀着路上的行人,使人感到暖意融融。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赞叹。“幸因”承上句之意,“幸”是庆幸的意思。“榆柳”代指春天。“照草茅贫”用《诗经·小雅·甫田》中的诗句,意谓皇帝的恩泽使贫苦百姓也感到幸福。

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赐火一事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