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澜,原名黄观,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364,卒于公元1402
明池州府贵池人,字伯澜,一字尚宾。
父赘许氏,从许姓。
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
建文初改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
燕王朱棣举兵,观草制讽其军,辞极诋斥。
后奉诏募兵至安庆,闻朱棣已入京,遂投江死。
南明弘光时谥文贞。
生卒年:1364-1402
伯澜,原名黄观,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364,卒于公元1402
明池州府贵池人,字伯澜,一字尚宾。
父赘许氏,从许姓。
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
建文初改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
燕王朱棣举兵,观草制讽其军,辞极诋斥。
后奉诏募兵至安庆,闻朱棣已入京,遂投江死。
南明弘光时谥文贞。
生卒年:1364-1402
题江贯道长江图 注释:离离众树深,霭霭孤云碧。山色望难穷,江流浩无极。渔歌远渚昏,鸟下平芜夕。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江边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景之中。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艰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
【注释】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是三国时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的旧称。自分携:分别。连床听晓鸡:指夫妻或情侣在一起同睡一张床,一觉醒来就天已大亮。 白下:古地名,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孤新约:独自订立新的盟约。花间:原意指花丛中,这里借指朋友聚会的地方。宿夜:留宿一夜。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江东都事(官名)期间。赵彦圯为诗人友人,二人关系甚密。首联写与赵彦圯分手后,再也听不到他起床号叫鸡声
明池州府贵池人,字伯澜,一字尚宾。 父赘许氏,从许姓。 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 建文初改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 燕王朱棣举兵,观草制讽其军,辞极诋斥。 后奉诏募兵至安庆,闻朱棣已入京,遂投江死。 南明弘光时谥文贞。 生卒年
黄在素,明代诗人,字水濂,一字幼璋。 黄在素生活在明朝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不仅以其诗歌才华著称,而且与当时的政治活动紧密相连,是“东林七君子”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黄在素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和评价: 1. 生平简介: - 黄在素出生于香山,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举人。据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记载,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 -
明代诗人童冀是一位才华横溢且颇具争议的文人。以下是对明代诗人童冀的详细分析: 1. 生平背景 - 早年生活:童冀字中州,号尚絅斋,是元末明初浙江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据家谱记载,他的家族有从南宋直阁将军童太一迁居金华的历史,而童冀本人也因祖上关系在明代初期曾为官员。他在诗作中提到过自己在“西江水落卧流槎”时的情景,反映出他早年可能经历了迁徙的生活经历。 - 文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