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
【注释】
临海所居三首:即《临海所居》诗。兰若:佛教寺院。双峰:山名。孤烟:寺中的钟声。青林:山林,指寺院附近的山林。
【译文】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
【赏析】
《临海所居三首》,这是诗人的组诗作品之一,作于天宝六载(747年),是作者晚年退隐后的隐居生活的写照,也是其晚年诗歌的代表之作。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寂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恬淡宁静、悠然自得的心态和心境。《临海所居三首》共3首,其中第一首是组诗的开篇之作,其余两首则是组诗的第二首和第三首。全诗以“家”为出发点,由近及远地描绘了一座寺庙及其周边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首句“家在双峰兰若边”,点明了作者的住所位置。这里所说的家,并非指自己一个人居住的地方,而是指自己的家族成员或亲戚朋友们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家族成员或亲戚朋友们的关心和牵挂之情。这种关心和牵挂之情,不仅源于亲情的牵绊,更源于对家族成员或亲戚朋友们福祉的关注和担忧。
次句“一声秋磬发孤烟”,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景象。这里所说的秋磬,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诵经念佛时敲打助兴之用。而“孤烟”,则是指寺庙中炊烟袅袅升起的情景。当秋风拂过,寺庙的钟磬声随风传遍四方,与远处的炊烟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这里的孤烟,既是指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指在寺庙中独自修行的人们。
第三句“山连极浦鸟飞尽”,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极浦,指的是遥远的海边。当鸟儿飞越漫长的海岸线时,已经疲惫不堪,最终消失在天际。这里的极浦,既是指遥远的海边,也是指作者心中的远方。通过描写鸟儿飞尽的情景,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感。
末句“月上青林人未眠”,进一步描绘了夜色中的景象。这里所说的青林,指的是山林中的树木。当明月高悬于天空时,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中。此时的人们尚未入睡,而是在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月色。这里的青林,既是指山林中的树木,也是指作者心中的远方。通过描写人们未眠的情景,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感。
整首诗采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寂的山水画卷。通过对家、寺庙、山林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人、朋友、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无奈之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