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好心王,生在莲华堂。
恒持般若剑,终日带浮囊。
常怀第一义,外国赖恩光。
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惭愧好心王”:心肠善良的国王惭愧。
“生在莲华堂”,即住在莲花宝座上,指国王的住所。
“恒持般若剑”:经常佩带着般若剑,是佛教用语,意为“常念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文音译,汉译本称为“智慧”。般若剑即智慧之剑,用以镇服恶人,护持佛法。“持”为持持,持守之意。
“终日带浮囊”:整日携带着装水的浮囊,泛指行脚僧或行者。
“常怀第一义”:经常怀着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第一义,佛经中指一切诸法的根本原理、真实自性。
“外国赖恩光”:外国依靠恩光。意谓外国人民感激恩惠。
“五百长者子”:五百位年岁高长的长者之子,代指众多百姓。
“相随归故乡”:跟随我回归家乡。
赏析:
此诗写一位心地善良、慈悲为本的国王,他住于莲花宝座,每日佩带着智慧之剑,整日带着装水的浮囊,经常心怀佛法第一义,对外国人民施以恩惠,带领他们回归家园。诗中所描写的是一幕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意味。
【答案】
①惭愧好心王:心肠善良的国王惭愧。②生在莲华堂:住在莲花宝座上。③恒持般若剑:经常佩带着般若剑,是佛教用语,意为
“常念般若波罗蜜”。④终日带浮囊:整日携带着装水的浮囊。⑤常怀第一义:经常怀着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⑥外国赖恩光
:外国依靠恩惠。⑦五百长者子:五百位年岁高长的长者之子,代指众多百姓。⑧相随归故乡:跟随我回归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