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元无病,方丈现有疾。
唯忧二乘者,缘事不得出。
所以诃秽食,纯说波罗蜜。
上方一盂饭,气满于七日。
不假日月光,心王照斯室。
文殊问不二,忘言功自毕。
过去即如然,现在还同一。
若能达此理,无求总成佛。
注释:
1 居士元无病,方丈现有疾:居士(指释迦牟尼)本无疾病,而其弟子方丈却有疾病。
- 唯忧二乘者,缘事不得出:忧虑那些修习声闻法门的人,因为世俗的琐事而不能修行佛法。
- 所以诃秽食,纯说波罗蜜:所以斥责吃五辛等秽食的行为,强调应当专注于修行佛法,即“波罗蜜”(Bodhi)。
- 上方一盂饭,气满于七日:意指修行者在禅定中通过冥想或观想,将一碗饭的热量充满七天的时间。
- 不假日月光,心王照斯室:即使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内心之王也能照亮整个修行场所或房间。
- 文殊问不二,忘言功自毕:这是佛教故事中的典故,文殊师利菩萨询问佛陀关于“不二”的问题,佛陀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文殊师利认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教学任务,无需再说什么。
- 过去即如然,现在还同一:过去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晰明了,而现在和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同一个存在状态。
- 若能达此理,无求总成佛:如果能理解和接受这个道理,那么就不需要再去追求什么外在的东西,自然就能成佛。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教义为基础,通过对居士、方丈、二乘者以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修行者应该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而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扰。通过禅定和冥想的方式,修行者可以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即“不二”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致的,无需再向外寻求什么。如果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个道理,那么也就达到了佛教所说的“无为”境界,即不再有欲望和执着,自然而然地成就佛果。这首诗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精神,鼓励修行者通过禅定和冥想来实现内心的觉醒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