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痛役身心,劳神觅官职。
暂得色毛披,拍按作瞋色。
口口打奴兵,声声遣拔肋。
闻道送王老,曲亦变成直。
纵令有理道,分疏亦不得。

【注释】

苦痛役身心,劳神觅官职。——指辛苦劳累,费尽心思去谋求官职。

暂得色毛披,拍按作瞋色。——指暂时得到官服和权柄,而内心充满愤怒和怨恨。

口口打奴兵,声声遣拔肋。——指大声呵斥手下的官吏们,让他们去执行命令,将那些心怀不满的人一一清除掉。

闻道送王老,曲亦变成直。——听到说王公要来,那些曲折迂回的计谋就要全部变为正直了。

纵令有理道,分疏亦不得。——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随便地表达出来。

【赏析】

《诗偈》是一首反映封建官场斗争的讽刺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从为官到失官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同时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恨之情。

“苦痛役身心,劳神觅官职。”首二句写做官之苦。这两句用典。苦痛,指做官的艰辛。“役”,使役之意。“劳神”即“劳心”,用心。“觅官职”即“谋官职”。此二句意谓:做官使人痛苦不堪,费尽心机谋求官职。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论语·雍也》:“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乎?女贫乎?’曰:‘女器。”“孔子认为有才德的人应像颜回那样,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不图报酬;而像子贡这样的人,只知追求富贵。孔子还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自命不凡。二是《韩诗外传》卷七:“齐桓公伐楚败绩于陉山之下……南子召申公子牟而告之曰:‘吾闻以富利者众,而贫贱者寡,是以人之好爵禄而恶贫贱也。’于是为公子赋与,日计其功而受其爵禄焉,公子胥靡而难立焉。久之,公子见申徒狄,曰:‘君胡以使我至于此乎?’申徒狄曰:‘吾闻之,富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全人送之以身,圣人送之以性。今君以财送之也,君非仁者也;以言送之也,君非全人矣;以身送之也,君非圣人也。吾闻之,圣人者,体太一而不害,成天功而不矜,质无方而不凝者也。今君流汗不以道得之,故君失之矣!’”这里借这两个典故表明:一个人当了官,就会变得贪图富贵,忘怀仁义;当官后,如果再贪赃枉法,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意;所以当官不能贪,否则就要失去本性。

“暂得色毛披,拍按作瞋色。”第三四两句写做官后的得意心情。这里用的是典。《晋书·石崇传》:石崇为荆州刺史,有人给石崇送去一件锦衣。石崇十分高兴,把锦衣挂在厅堂上,并叫左右侍从拍手唱着曲子跳舞。石崇看到这些,便又惊又喜地对侍从们说:“我从前贫穷时,曾得到过你们这些朋友的帮助,今天你们都来给我庆贺!”

“口口打奴兵,声声遣拔肋。”最后两句写因贪赃枉法被罢免后的愤恨情绪。这里用的是典。据《宋书·王弘传》载:王弘任会稽太守时,有人送给他一具犀头铠。王弘收下了,但并不戴它,只是把它挂在壁上。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收下,他回答说:“这是贼人的铠甲,我收下了就是与贼人同谋共犯。”后来因为受贿被杀掉了。这里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做官时贪赃枉法,一旦被罢黜下来,就会成为罪人,遭到杀身之祸。

“闻道送王老,曲亦变成直。”最后两句意思是:听说王公来了,那些弯曲的计谋也要变成正直了。“曲也变直”是指那些贪官污吏为了升官发财,往往采用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的办法,一旦当上了大官,就立即改邪归正。

整首诗通过一个官员由求官到获罪被罢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一个贪脏枉法者的丑恶嘴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