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无有二,终日同宅住。
世人不了妄,心生外缘取。
取得外相佛,乐却变成苦。
苦即诸法生,大海从何渡。
为报知音者,好好看道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诗偈”,是一首表达佛学思想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平等无有二:这里的“平等”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般若”(智慧)。“无有二”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 注释:表示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赏析:强调了佛教中的平等观,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成佛的可能性。
- 终日同宅住: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生活的平静与和谐,如同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
- 注释:意味着人们应该摒弃私欲和争斗,过一种简朴、平和的生活。
- 赏析:反映出佛教提倡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 世人不了妄:这里的“了”是动词,意为明了、知道;“妄”是虚妄、虚假。
- 注释:指人们往往不了解真相,被虚假的欲望所迷惑。
- 赏析: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各种欲望的困扰,难以摆脱虚妄的世界。
- 心生外缘取:这里的“生”是名词,指产生、出现;“外缘”是外界因素。
- 注释:意指人们因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而产生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和依赖。
- 赏析:强调了佛教中对于内心修炼的重视,认为只有去除贪嗔痴,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 取得外相佛:这里的“佛”是佛教中的圣者或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 注释:指人们通过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 赏析:指出了世俗社会中人们常常以物质成就作为追求的目标,而非内心的修养。
- 乐却变成苦:这里的“乐”是名词,指快乐;“苦”是形容词,指痛苦。
- 注释:指人们追求外在的快乐时,往往会导致内心的痛苦。
- 赏析:反映了佛教中对于苦乐的认识,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常,唯有修心养性,才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安宁。
- 苦即诸法生:这里的“诸法”指的是所有存在的法门、现象。
- 注释:表示痛苦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条件。
- 赏析:指出了世间万物都是由痛苦组成的,从而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 大海从何渡:这里的“大海”比喻广大无边的世界。
- 注释:询问如何能够渡过这广阔的世界。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解脱道路的探寻。
- 为报知音者:这里的“知音”是指理解并赞赏自己才华的人。
- 注释:指那些能真正理解并支持自己修行的人。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通过描绘世俗生活中的虚幻和苦难,以及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修行之路以及与知音交往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于内心修炼、超越生死轮回、追求解脱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