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刍随昼哭,数里至松门。
贵尽人间礼,宁知逝者魂。
笳箫出古陌,烟雨闭寒原。
万古皆如此,伤心反不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观葬者 - 观看葬礼的人
涂刍随昼哭,数里至松门 - 在白天举行葬礼的时候,人们跟随哭声,走了好几里路才到达墓地门口
贵尽人间礼,宁知逝者魂 - 尽管人们对死者尽到了人间的礼节,但谁又知道死者的灵魂呢
笳箫出古陌,烟雨闭寒原 - 吹着笳和箫从古代的小路出来,烟雾和雨气笼罩住了寒原,形容墓地周围的荒凉景象
万古皆如此,伤心反不言 - 这样的场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然而悲伤之情反而无法言说
译文:
观看葬礼的人们跟随着哭泣声走了好一段路,才抵达墓地的门口。尽管人们对死者已经尽到了人间的礼节,但又有谁能知道他们的灵魂去向何处呢?吹着笳和箫从古老的小路上走出,烟雾和雨气笼罩了寒冷的原野。这样的情况自古就如此,但是悲痛之情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葬礼的场景,通过观察和思考,作者表达了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涂刍”指的是为死者准备的祭品,“笳箫”则是古代用于送葬时吹奏的音乐。诗中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葬礼的庄重和哀伤的气氛。
“贵尽人间礼,宁知逝者魂”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生死轮回的看法。他认为尽管人们在生时尽力遵循礼仪,但对于死者的灵魂却知之甚少,这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死亡不可避免的认识。
诗的最后一句“伤心反不言”则揭示了悲伤的情绪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事实。这里的“伤心”指的是作者对于丧亲之痛的内心感受,而“反不言”则强调了这种悲伤的情感是多么深沉而难以言表。
这首诗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述和对生死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