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何处好,柱史有林塘。
莺啭风初暖,花开日欲长。
凿池通野水,扫径阅新芳。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解析】

题邵端公林亭:邵端公的林亭。邵端公是唐代诗人邵谒,字子陵,号潜虚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末,曾举进士不第,退隐终南山,与道士交往,好谈玄理。唐肃宗至德二年(757),避安史之乱,隐居秦陇地区,晚年定居长安。此诗为诗人游览林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春光何处好,柱史有林塘。

莺啭风初暖,花开日欲长。

凿池通野水,扫径阅新芳。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注释:①柱史:官名,即“柱下史”。《史记·孔子世家》:“孔于既没,弟子仲舒等闻卫君出奔陈留,作《诔》。盖其辞云‘古者柱史、司铎之职’。”此处借指友人。②林塘:林荫水岸。③莺啭:黄莺啼鸣;啭,鸟鸣声。④风初暖:春风和煦。⑤日欲长:太阳将要升高。⑥凿池:开凿池塘,使池水与野外相通;野水:原指郊外无主的水,后泛指天然水。⑦扫径:打扫小径。⑧盈尊酒:盛满的酒杯。⑨楚狂:楚国狂士。《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楚狂”指楚地豪放不羁之辈。⑩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篇紧扣“春光”展开。首联“春光何处好,柱史有林塘”两句写景,先从整体上描绘了林亭周围环境的特点:春天里,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景色宜人。颔联“莺啭风初暖,花开日欲长”两句则具体描写了林亭中春光的美好情景:温暖的春风催醒了沉睡的万物,黄莺在林间欢叫,花儿在枝头怒放,阳光洒满了大地,仿佛一切都要延长生命。颈联“凿池通野水,扫径阅新芳”,写诗人来到林亭后的具体活动:“凿池”是为了引水入池,使野水流入林塘;“扫径”则是清理小道,使其更加平坦宽敞。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林亭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整治改造的行动。尾联“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两句写诗人在林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他不时地品尝着美酒佳肴,陶醉在这片春色之中。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答案】

①“春光何处好,柱史有林塘”,首联点题,交代了林亭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季节特征。②“莺啭风初暖,花开日欲长”,颔联写景,描绘了林亭中春光的美好情景:温暖的春风催醒了沉睡的万物,黄莺在林间欢叫,花儿在枝头怒放,阳光洒满了大地,仿佛一切都要延长生命。③“凿池通野水,扫径阅新芳”,颈联写诗人来到林亭后的具体活动:“凿池”是为了引水入池,使野水流入林塘;“扫径”则是清理小道,使其更加平坦宽敞。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林亭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整治改造的行动。④“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尾联写诗人在林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他不时地品尝着美酒佳肴,陶醉在这片春色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