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秋夜寄僧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解析: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浮世中受到名利诱惑,难以找到真正的道德和友情相伴。”尚”表示仍然或依然;”诱”表示引诱;”此身”指个人;”浮名”表示虚名、名利。整句表达的是诗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现在想要找到真正懂得他内心的朋友和道德伴侣。“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月光的映衬下,千座山峰仿佛都为一位行者照亮。”遥知”表示远远地知道;”是夜”指那个夜晚;”檀溪上”指的是某个地方;”月照千峰”形容月光照耀下的群山景象;”为一人”则是将这种景象比喻成只有一个人的存在,突出了诗人孤独但坚定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以”尚被浮名诱此身”开篇,表达了对名利的执着和自我的迷茫。接着,”今时谁与德为邻”则转向思考在当下社会中,能够理解并追随自己道德原则的人究竟在哪里。结尾处,”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只属于诗人的壮美画面,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展现了他在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纯粹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决心。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内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