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诗句输出: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日西无事傍江行。
译文输出:
几年来,我在湖边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了官场的喧嚣,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时光。我手持竹杖,头戴纱巾,随心所欲地生活着,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情。每天黄昏时分,我会在江边散步,欣赏着夕阳下的美景。
关键词注释:
- 崔峒:唐代诗人,此诗作于其晚年。
- 浮名:指世俗的名誉和地位,诗人厌倦官场,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 竹杖纱巾:形容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
- 性情:指诗人的个性和天性,强调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 陶潜县里: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 庾亮楼中:庾亮,东晋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曾住在高楼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崔峒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几年来隐居湖上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他选择在湖边过隐居生活,远离官场的纷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时,他也通过与历史名人陶渊明和庾亮的比较,展示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