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云阳寺石竹花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译文:
自从我在幽静的山谷中分别后,在这云阳寺里与石竹花相遇,仿佛是老朋友重逢一般。石竹花的高矮各不相同,叶子参差不齐地探出头,深绿色的叶片和浅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分不清彼此。虽然蝴蝶在争先恐后地飞舞着展示自己的美丽,但在庭院中的石榴却默默无闻地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谁能理解这种花的芬芳能够持续这么久,从春天到秋天,始终不衰。

注释:

  1. 一自幽山别:自从我离开那幽静的山谷。
  2. 相逢此寺中:在这云阳寺中与石竹花相遇。
  3. 高低俱出叶:高高的、低矮的石竹花都露出叶子。
  4. 深浅不分丛:深深浅浅的叶片交织在一起。
  5. 野蝶难争白:野花蝴蝶难以争夺花朵的白色。
  6. 庭榴暗让红:庭院中的石榴默默地让出红色来给石竹花。
  7. 谁怜芳最久:有谁能够怜悯这份花的芬芳能持久如此之久?
  8. 春露到秋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赏析:
《云阳寺石竹花》是司空曙创作的一首描绘石竹花的五言律诗。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重逢的欣喜与感慨,通过对石竹花不同形态、颜色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长久的感叹。首句“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仿佛诗人在回忆与石竹花的初次相遇,以及在这云阳寺中再次见到它的惊喜和感慨。通过生动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石竹花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与美感,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

评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捕捉了石竹花的美丽及其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诗中不仅描述了石竹花的外在特征,更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此外,诗歌的情感表达也相当丰富,既有对重逢的喜悦,也有对自然持久之美的赞叹,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升华。

写作背景:
《云阳寺石竹花》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相对平静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司空曙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他善于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云阳寺石竹花》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再次见到了那熟悉的石竹花,从而引发了深刻的感慨和联想。这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是司空曙作品中所共有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