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赞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玄秘塔碑)

翻译:
贤劫中千佛,第四代的能仁。哀悼我们的生命,出经破尘。
教纲高张,谁又能辩清谁是对是错?有一位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谁正谁驳?一位大法师,为作霜雹。
追求真理则停留滞碍,涉世则流转不定。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约束制刀断,尚生疮疣。一位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被宠重恩顾,显阐赞导。一位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注释:

  • 贤劫: 佛教术语,指世界周期轮回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其中众生在苦难中觉醒。
  • 千佛: 指一千位佛的出现。
  • 第四能仁: 第四位能仁,即第四位佛出现时的贤劫。
  • 哀我生灵: 怜悯我们这些生命。
  • 出经: 指释迦牟尼的教诲传播到世间。
  • 破尘: 打破世间的纷扰。
  • 教纲: 教育大纲或教学纲要,这里比喻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
  • 孰辩孰分: 哪个更好辩论。
  • 有大法师: 有高深修为的法师。
  • 如从亲闻: 好像亲身听到了佛法。
  • 经、律、论、藏: 佛教四部经典,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戒律》、《毗婆沙论》和《大乘密严经》。
  • 戒、定、慧: 戒律、禅定和智慧,佛教修行的三个主要方面。
  • 峥嵘栋梁: 形容建筑的坚固和重要。
  • 空门正辟: 佛教中的空门,指的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 法宇方开: 法度和境界正在展开。
  • 水月镜像: 水面上的月亮像倒影,比喻虚幻不真实。
  • 无心去来: 内心没有欲望,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为他的哥哥写的碑文,通过描绘佛陀的智慧和教诲,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哥哥深切的怀念。诗中通过对佛陀及其教诲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尊重。同时,通过对哥哥的描述,也表达了对哥哥人格魅力和深厚友情的怀念。整体上,诗歌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