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长松壑,先生孤竹丘。
溪深常抱冻,涧冷镇含秋。
九春宁解褐,五月自披裘。
谁信汤年旱,山燋金石流?
以下是对《山家夏日九首 其二》逐句的解释:
隐士长松壑,先生孤竹丘:
“隐士”指的是隐居不仕的人,这里的“长松壑”形容的是深山之中的长松树壑谷,而“先生”则是指有德行和学问的老者,这里的“孤竹丘”可能指代的是一处清幽独立的山峰。整联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之中与自然为伴,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士生活状态。
溪深常抱冻,涧冷镇含秋:
这两句描述了山中溪水和涧水的寒冷之态。”溪深常抱冻”描绘的是溪水深处常年被冰雪所封,难以解冻的景象;”涧冷镇含秋”则是说涧水冰冷,似乎永远笼罩在秋天的寒意中。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冷清的山中氛围。
九春宁解褐,五月自披裘:
“九春”指的是秋季,而“解褐”原意为脱下官服,这里比喻初入仕途。诗人用“五月自披裘”来形容自己即使在初夏时节,也依然穿着厚重的冬衣,以此来表达他对于简朴生活的坚守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泊。
谁信汤年旱,山燋金石流:
“汤年旱”指夏季干旱的年份,“山燋金石流”则是说因为连年的干旱,山石都变得焦黑,甚至能够流动。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连年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关注和担忧。
王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忧虑。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