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征隐士,唐年访逸人。
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
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
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
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
横裁桑节杖,竖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
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
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
相将共无事,何处犯嚣尘!
被徵谢病
汉朝征隐士,唐朝访逸人。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
注释:在汉朝时期征召隐居的隐士,在唐朝时期探访逸人的事迹。他们常常回到故乡,讲述北山的曲径,坐在东边河边的柳树下畅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隐士们在北山和东河边与人们交流的情景。他们用北山的曲径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用东河边的柳树来比喻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话语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对隐居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被徵谢病
注释:我被征召而辞官归家。
译文:我在汉朝被征召,辞去官职回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被朝廷征召后辞官归家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无法摆脱朝廷的征召。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被徵谢病
注释: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
译文:又讲北山的曲折,再坐东边的水边上。在山西的榆树和榆钱下,有四户人家相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山和东河边的景色。他用北山的曲折形容自己的性格特点,用东河边的柳树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环境。他还提到了山西的榆树和榆钱,以及四户人家的邻居关系。这些细节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横裁桑节杖,竖剪竹皮巾。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相将共无事,何处犯嚣尘!
译文:祭祀白猪以祈求乡村之神,祭祀青羊以祈求住宅之神。田地的边界侵占了院子,沟渠上的水波荡漾。卧病在床上的刘公干,亲自耕作郑子真。横着裁截桑枝做成拐杖,竖着修剪竹条做成头巾。夜晚听到鹤声提醒琴亭中的客人,春天里黄莺啼叫唤醒酒瓮里的春光。颜回只知道快乐地生活,原宪哪会因为贫穷而悲伤呢?用草席招待新结识的朋友,用树枝搭成的栅栏迎接老朋友。市场上遇到卖药的,山野中碰到砍柴的。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事情要忙碌,哪里会有喧嚣尘世的干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中的隐居生活。他描述了自己祭祀神灵、耕作土地、制作拐杖和头巾等日常生活场景。他还提到了与新朋友和老朋友的交流,以及在市场上遇到的卖药和砍柴的人。这些细节描写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也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被徵谢病
注释: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
译文:只懂得乐天的颜回,难道会因为贫穷而伤心吗?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乐天知命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颜回是只懂得乐天的人,不会因为贫穷而感到伤心。而原宪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并不会因为贫穷而受到伤害。这里的“颜回”指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而“原宪”则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的家境贫寒,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籍田赋未毕,献曝礼方兴。
注释:耕种田地的礼节尚未完成,献上曝晒衣服的礼仪正在兴起。
译文:耕种田地的礼仪尚未完成,献上晒衣的礼仪正在兴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与农耕礼仪的场景。他参与了耕种田地的仪式,这是古代的一种传统礼仪,象征着对大地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此外,他还参与了献上晒衣的礼仪,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习惯,代表着对丰收的庆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些细节描写使得画面更加完整,也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