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
脱落四方事,栖遑万里游。
影来徒自责,心尽更何求?
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
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
物情劳倚伏,生涯任去留。
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

【注释】

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周朝诸侯国之一,今山东曲阜一带,为春秋时孔子所居之地。藏史欲辞周: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见《论语.里仁》)“欲辞周”即指此意。四方事:指国家大事和天下政事。栖遑:亦作“栖遑”,奔走忙碌之意。烟霞主一丘: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其《归园田居》之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盖谓归隐田园,与自然为邻也。长歌:长声歌咏。明月在:犹言月明星稀,皎洁可爱。独坐白云浮:语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望秋云,郁青葱;观夕照,睹金红。践二子之故迹,感子房之遗踪。从旦吸清光,薄夜激余清。始信可乐者,乃在于斯。”白云:喻指飘渺的仙境。

【译文】

仲尼初返鲁国,想辞别周室远游。

抛弃世俗杂事,奔走万里求仙。

影随心到无处不自责,心已尽更无所求。

礼乐存留三代,烟霞主宰一座山头。

长歌一曲明月当空,独自坐在白云漂浮处。

世事纷扰劳碌,人生任凭我自由取舍。

年老如此终归一死,世间之事才显得悠悠无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之后的作品。诗人在《自祭文》中有云:“我闻赤松子好游名山,安期生好食术,神仙公卿可致,吾将养吾浩然之气,待吾衰,以游、食、寝,则可以终身矣。”可见诗人有超脱世俗,追求神仙生活的志向。

首联“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写诗人归隐后的心境。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见《论语.里仁》)“欲辞周”,即指此意。四方事:指国家大事和天下政事。栖遑:亦作“栖遑”,“奔走忙碌之意”。烟霞主一丘: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其《归园田居》之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盖谓归隐田园,与自然为邻也。这两句写诗人对现实不满,欲辞官归隐。

中间两联写诗人辞官之后的行止。第三句“脱落四方事”,指诗人辞去官职后不再关心政治,专心于修身养性和追求长生之道。第四句“栖遑万里游”,说明他远离尘嚣,四处游览。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境。“影来徒自责”,意为影子来了却只责备自己;“心尽更何求”,意为心中没有了杂念便不会再有所追求了。这里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心境。最后两句写诗人的人生观。他认为,只要遵循古道,就能得到天地的认可,何必苦苦追求外在的成就呢?

尾联“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表达了他对于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认为礼乐文化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烟霞则是他心中的一片净土。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和心境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自然的方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宁静和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