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唯留古,书多半是经。
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
寄身千载下,聊游万物初。
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
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
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
【译文】
琴曲只有古旧的流传下来,书中大多记载的是儒家经书。
横裁桑条做成了手杖,竖切竹皮制成了头巾。
鹤在琴亭中叫唤警戒夜晚,黄莺啼鸣唤醒春天酒瓮。
颜回喜欢乐道,原宪不伤贫穷。
寄托自身于千载之下,闲游万物的开始。
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
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
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
【注释】
- 琴曲唯留古:指琴曲只有古代流传下来。
- 书多半是经:书籍大多数是记录儒家经典的。
- 横裁桑节杖:用桑条做成手杖。
- 直剪竹皮巾:用竹皮做成头巾。
- 鹤警琴亭夜:黄鹤在琴亭夜晚叫唤警戒。
- 莺啼酒瓮春:黄莺在酒瓮旁啼鸣迎接春天。
- 颜回唯乐道:颜回只喜欢乐道。
- 原宪岂伤贫:原宪不因贫穷而伤心。
- 寄身千载下:寄托自身于千年之后。
- 聊游万物初:闲暇之时游历万物的开始。
- 欲令无作有:想要让一切事物都有,但实际上却成了虚无。
- 双关防易断:双关指的是避免容易断裂的事物或关系。
- 只眼畏难全:一只眼睛害怕难以保全。
- 鱼鳞张九拒:像鱼鳞一样张开九个口部。
- 鹤翅拥三边:像鹤翅膀一样拥抱三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琴曲、书和竹为主要意象,通过描绘琴曲、书和竹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首句“琴曲唯留古”表明琴曲只有古旧的流传下来,意味着琴曲的历史悠久,历经沧桑。这一句既点出了诗的主题,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接着,第二句“书多半是经”则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重要性,因为书籍大多是儒家经典,所以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
第三句“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分别以桑条和竹皮为材料,制作成手杖和头巾,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元素的运用和创新。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实用性,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则通过描绘鹤在夜晚叫唤警戒琴亭的情景和黄莺在酒瓮旁啼鸣迎接春天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第五句“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则引用了孔子的两个弟子颜回和原宪的典故,赞美他们的品德和精神风貌。这里既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表达了他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第六句到第七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与拓展。第八句“寄身千载下,聊游万物初”表示作者将自己寄托在千年之后,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万物。第九句“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和困惑,他希望通过无作有来实现理想,但最终却发现理想只是空想,无法实现。第十句“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读,表达了对事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第十一句“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则是将鱼鳞和鹤翅的形象与诗歌主题相结合,寓意着作者对于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颂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琴曲、书和竹的特点以及诗人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和欣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