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注释:
-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望: 期望、期盼。经纶,即经纬,比喻治国之术,引申为才干、能力。钓,比喻隐者或隐士的才能。虔收,恭敬地收下,比喻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才能或建议。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注释:
雨露恩波几时报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雨露恩波几时报的作者是:元稹。 雨露恩波几时报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雨露恩波几时报的释义是:雨露恩波几时报:指皇帝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这样的恩泽何时才能再次降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恩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雨露恩波几时报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雨露恩波几时报的拼音读音是:yǔ lù ēn bō jǐ
绰立花塼鹓凤行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绰立花塼鹓凤行的作者是:元稹。 绰立花塼鹓凤行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绰立花塼鹓凤行的释义是:绰立花塼鹓凤行:形容人姿态优雅,如同高贵的鹓鶵在花坛上行走。绰立,形容姿态挺拔;花塼,指用花装饰的地面;鹓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贵的人物。 绰立花塼鹓凤行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绰立花塼鹓凤行的拼音读音是
天子深衷空悯悼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天子深衷空悯悼的作者是:元稹。 天子深衷空悯悼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子深衷空悯悼的释义是:天子深衷空悯悼:皇帝内心深处的同情和哀悼却只能徒然。 天子深衷空悯悼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子深衷空悯悼的拼音读音是:tiān zi shēn zhōng kōng mǐn dào。
群臣利己要差僭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群臣利己要差僭的作者是:元稹。 群臣利己要差僭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群臣利己要差僭的释义是:群臣利己要差僭:指群臣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规矩,要求超越自己的等级和职位。 群臣利己要差僭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群臣利己要差僭的拼音读音是:qún chén lì jǐ yào chà jiàn。
臂鹰小儿云锦韬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臂鹰小儿云锦韬的作者是:元稹。 臂鹰小儿云锦韬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臂鹰小儿云锦韬的释义是:臂鹰小儿云锦韬:指身佩弓箭、臂驾鹰隼、身着华丽云锦的年轻使者。这里通过描绘“臂鹰小儿”的形象,突显其英姿飒爽和地位尊贵。 臂鹰小儿云锦韬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臂鹰小儿云锦韬的拼音读音是:bì yīng xiǎo ér
从骑爱奴丝布衫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从骑爱奴丝布衫的作者是:元稹。 从骑爱奴丝布衫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骑爱奴丝布衫的释义是:从骑爱奴丝布衫:骑马随从喜爱穿着丝绸衣服的奴仆。 从骑爱奴丝布衫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骑爱奴丝布衫的拼音读音是:cóng qí ài nú sī bù shān。 从骑爱奴丝布衫是《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令族清班无雅操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令族清班无雅操的作者是:元稹。 令族清班无雅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令族清班无雅操的释义是:令族清班无雅操:指即使是显赫的家族和清贵的官职,也没有高尚的节操和品德。 令族清班无雅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令族清班无雅操的拼音读音是:lìng zú qīng bān wú yǎ cāo。
豪家富贾逾常制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豪家富贾逾常制的作者是:元稹。 豪家富贾逾常制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豪家富贾逾常制的释义是:豪家富贾逾常制:指豪族富商的生活奢侈超过了常规的制度限制。 豪家富贾逾常制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豪家富贾逾常制的拼音读音是:háo jiā fù jiǎ yú cháng zhì。
十匹素缣功未到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十匹素缣功未到的作者是:元稹。 十匹素缣功未到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十匹素缣功未到的释义是:十匹素缣功未到:指十匹白色的细绢还没有完成加工。这里的“素缣”是指未经染色的细绢,而“功未到”则表示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或完成度。 十匹素缣功未到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十匹素缣功未到的拼音读音是:shí pǐ
越縠缭绫织一端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二 阴山道》,越縠缭绫织一端的作者是:元稹。 越縠缭绫织一端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风格是:诗。 越縠缭绫织一端的释义是:越縠缭绫织一端:指用精致的越地縠纹绫罗织成的一匹布料。其中,“越縠”指的是产于越地的轻柔细薄的丝织品,“缭绫”是指花纹错综复杂的丝织品,“一端”指一匹布料。整句表达了这种丝织品的高雅与精美。 越縠缭绫织一端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馀。 诗解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哭吕衡州六首》之一,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吕衡州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因故离别时的悲痛心情。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忧虑。 1. “气敌三人杰”:表达了吕衡州在元稹心中的卓越地位,如同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一般
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 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 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诗句翻译: 1. 文卫罗新圹:在新的墓地上,以文治卫护,营造一个新的环境。这里的“新圹”意味着为恭王故太妃建造的新墓地。 2. 仙娥掩暝山:神仙般的女子,在黄昏时遮掩着山脉。这里用“掩暝山”形容太妃之美貌如同神话中的仙女。 3. 雪云埋陇合:“雪云”象征着纯洁或哀悼的氛围
诗句释义及赏析 燕姞贻天梦,梁王尽孝思。 - 注释:燕姞是传说中的一个美好女子,她为王献上了天梦之珠,而梁王则是古代对魏王的尊称,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道,遵从诏命将母亲安葬。 - 赏析:这句诗通过“燕姞”和“梁王”两个人物,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神话色彩,同时通过“尽孝思”这一行为,传达了对孝道的重视。 虽从魏诏葬,得用汉藩仪。 - 注释:虽然遵循了魏王的诏令来安葬
诗句原文: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翻译: 1. 白马队的旗帜在阳光下闪耀,如同双旌一般;青山环绕的战术阵型仿佛一幅八阵图。 2. 我请求出征,想要捉住敌人,保卫国土,就像诸葛亮那样坚定信念。 3. 虽然我的身体强壮有力,但我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我知道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无奈。 4.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第一句:“雕鹗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 释义:比喻吕衡州的才能或品德非凡,难以匹敌,死后更是散发着不朽的香气。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吕衡州才能与品德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暗喻了他的影响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2. 第二句:“儿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 释义:儿童在街市上嬉戏,而老人则在碑堂中哀悼。 - 赏析:通过这两个场景的对比
【注释】 1. 回雁峰:即回雁峰山,在湖南衡山县东南。 2. 春回尽却回:春天到来时,群雁都已飞走,又回来聚集在回雁峰。 3. 联行四人去:四人同乘一船,一起前往衡州。 4. 同葬一人来:和这四人一起被埋葬的人回来了。 5. 铙吹临江返:战鼓和号角声传来,军队已经返回。 6. 城池隔雾开:隔着云雾看到了城池。 7. 风棹楚猿哀:风吹着桨声,仿佛是楚地的猿猴在哀哭。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