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
若人不儜恶,必得上三车。

【解析】

题:指题写。阙:指宫观。其八十四:指诗的第84首。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若人不儜恶,必得上三车。

译文:忍受屈辱而养成正直的品性,发怒就会变成毒蛇。假如别人不讨厌你,你必定是上等的人才;如果别人不亲近你,你一定是个下等的人;如果别人不尊敬你,你一定是无能无才的人。

赏析:

“忍辱生端正”一句,意思是说,能够忍耐耻辱才能成为正人君子。《尚书·君陈》:“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惟强者能受吾之弱小,是以君子居之。”孔子认为,只有“仁者”和“智者”才能做到“以大事小”,“以小事大”,也就是容忍小的侮辱,而不计较大的耻辱。这在《论语》中就有记载:“子曰:‘巧言、令色、鲜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诗经·小雅·正月》中说:“谓尔迁于乔木,唯根之矢;予有嘉树,兑其燕归。”意思是说,君子要像大树一样,即使被砍伐了也不改变本性;小人就像小草一样,一旦被砍伐,就改变了本质。

“多嗔作毒蛇”一句,意思是说,发怒就会变成毒蛇。这是比喻发怒的人如同有毒的蛇一样,危害社会。

“若人不儜恶”一句,意思是说,假如别人不讨厌你,你必定是上等的人才。《礼记·檀弓》中说:“丧亲乎长幼之序,所以崇孝也;丧亲乎上下之等,所以崇敬也;丧亲乎长少之序,所以崇义也;丧亲乎贵贱之等,所以崇德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丧亲的时候,应该按照年龄大小来安排丧服的次序;如果违反了这一次序,就是对孝道的破坏;如果再进一步违反了这一次序,就是对敬的道德的破坏;如果再进一步违反了这一次序,就是对义的道德的破坏;如果再进一步违反了这一次序,就是对德的道德的破坏。这里所说的“儜”,就是“悌”,即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的意思。

“必得上三车”一句,意思是说,假如你不被人讨厌,你必定是上等的人才。这里的“三车”,指的是三种不同的道德品质——仁、智、勇。孔子曾说过,他希望人们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种不同的道德品质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