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霓裳词十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将简要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建,字仲初,号新斋,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语言简练,风格朴实。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文章宿师”。
  1. 诗歌原文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
    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
    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

  2. 诗句赏析

  •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描述了在弟子部门中,通过聆听自然之声,创作出霓裳羽衣舞的音乐。这里的“留一色”表达了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传达了音乐的魅力足以让人驻足聆听,甚至达到了能够直接与皇帝相见的程度。
  •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描绘了宫廷中的演奏场景,即使是远处也能听到美妙的乐声。
  •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展现了音乐的神圣和庄严,如同仙人夜唱经一般,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反映了音乐技艺的珍贵和不易,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这种技艺。
  •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展示了音乐表演的盛大场面,人们为了欣赏这优美的舞蹈而跪拜,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反映了音乐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即使是宫廷内的乐师也不断学习和改进技艺。
  •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联系,音乐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展现了音乐与宫廷生活的关系,音乐伴随着贵妃的生活,直至完成。
  •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强调了长时间聆听音乐所带来的熟悉感,即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不会出错。
  •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描绘了音乐的传播方式,通过彩云传播到遥远的山区。
  •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体现了音乐的力量和影响力,不仅能够改变物质形态,还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 “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揭示了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强调了音乐与环境的和谐关系,音乐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 “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揭示了音乐与社会规范的关系,通过音乐表演来表达对某种规范的尊重或反抗。
  • “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展现了音乐与权力关系的一面,音乐成为了贵妃娱乐的方式之一。
  •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描绘了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音乐能够触动人心,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感。
  • “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层的情感体验。

王建的《霓裳词十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创作的诗歌,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