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注释】
宫前:宫殿之前。早春:春天的早晨。酒幔高楼一百家:用酒帐装饰的高楼有一百家,指京城的豪门贵族。内园分得温汤水:皇宫内的园林中有人分得了温泉中的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二月的中旬(农历十五日)已经可以吃到了西瓜。
译文:
宫廷前面的楼台高高地耸起,上面挂着一层层酒幔。皇宫前的杨柳、寺庙前的花卉,都是那么鲜艳。皇宫内园林中有的人家享受温泉之水,二月的中旬(农历十五日)就可以吃到西瓜了。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长安城豪华富丽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生活奢侈淫逸的情况。
首句“酒幔高楼一百家”,是写长安城内的豪华建筑——酒楼。唐代长安城内外建有不少高楼,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北长乐坊的大业六年(610年)建成的望仙楼,楼上悬着彩绸,称为“酒楼”。诗人在《过华清宫》一诗中写道:“寒云夜卷金吾仗,微月秋高玉辇通。”可见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之一斑。
次句“宫前杨柳寺前花”是说长安城外的寺院和皇城外苑也有美丽的景色。这两句诗把长安城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绚丽,表现了唐代首都长安的繁荣富庶。诗人以“酒楼”、“杨柳”、“花”、“寺”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盛唐长安的繁荣昌盛。
第三句“内园分得温汤水”,是说皇家园林里的居民们也得到了享受。唐代皇帝为了方便,经常到骊山温泉去游玩,并赐给大臣和地方长官温泉沐浴的特权。这样,不仅皇家园林里的居民享受到了这种便利,连皇宫外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
末句“二月中旬已进瓜”,是说到了二月的中旬,人们就可以吃到西瓜了。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既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通过“酒幔高楼”、“杨柳”、“花”、“寺”等意象,以及“二月中旬已进瓜”,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安城中,领略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