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族为良雅,僧堂视事幽。
纲轩疏雨霁,金刹片云秋。
树色新兰若,经声小比丘。
从来东道意,无见不相留。
缺题
公族为良雅,僧堂视事幽。
纲轩疏雨霁,金刹片云秋。
树色新兰若,经声小比丘。
从来东道意,无见不相留。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 公族为良雅
注释: “公族”指的是公家家族或显赫的氏族,这里强调其良好和优雅的特质。
第二句: 僧堂视事幽
注释: “僧堂”是指佛教寺庙中的僧房或讲堂,通常较为宁静和幽深。“视事幽”意味着在这里处理事务时显得格外安静和专注。
第三句: 纲轩疏雨霁
解释: “纲轩”指高悬的屋檐,而“疏雨霁”则表示雨后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第四句: 金刹片云秋
注释: “金刹”通常用来形容佛寺,而“片云秋”则描绘出秋天时分偶尔飘浮的白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第五句: 树色新兰若
解释: “树色新”形容树木的颜色是新的、生机勃勃的,而“兰若”在佛教中是寺院的意思,这里可能指的是新建或经过修葺后的佛教场所。
第六句: 经声小比丘
注释: “经声”指的是诵经的声音,“小比丘”则指的是年轻的僧人。此句表达了对年轻僧人诵经修行场景的欣赏。
最后一句: 从来东道意,无见不相留
注释: “东道意”可能是指接待之意,也可能是指东方的风俗习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来访者总是给予款待和关怀的情感。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幽深的佛教环境,以及与之相伴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传达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僧人活动的观察,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禅意生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