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
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
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
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
注释:
-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 路过卢四先生家,去看望正在吃饭的僧人并共同创作了七首诗。
- 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 - 三贤和七贤都是古代著名的文人,他们都有着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
- 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 - 在寺庙中乞讨食物,学习如何缝制衣物。
- 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 上人(可能是寺庙中的和尚)挥动锡杖,而檀越(赞助者)则给予金钱支持。
- 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 - 在寺庙门前坐着,点燃香烟,烟雾缭绕。
- 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 在寒冷的空中,天空中弥漫着法云(佛教的经文),秋天的景色明亮而宁静。
- 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 - 身体随着因缘的变化,心灵通过修行逐渐达到禅宗的境界。
-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 - 无需忧虑太阳落山,因为有一盏灯笼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卢四先生的家中拜访僧人,并与他们共同创作诗歌的场景。通过对三贤和七贤的比较,突出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修行,追求心灵境界的决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如法云、香烟等,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最后一句“自有一灯然”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坚定和自信,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