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辞翰苑,前山寻隐沦。
不遇采芝翁,满洞惟白云。
我来礼先生,得与龟鹤亲。
学道须有缘,始逢天上人。
四皓安汉室,先生存歙民。
阴功数已满,自合成天真。
如何未上升,应待玉皇迎。
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

解析与赏析

1. 诗词原文及注释:

礼聂先生新安重围先生能通两军之好及城开民皆复全也    
李白辞翰苑,前山寻隐沦。    
不遇采芝翁,满洞惟白云。    
我来礼先生,得与龟鹤亲。    
学道须有缘,始逢天上人。    
四皓安汉室,先生存歙民。    
阴功数已满,自合成天真。    
如何未上升,应待玉皇迎。    
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    

2. 诗句释义和译文:

礼聂先生新安重围先生能通两军之好及城开民皆复全也    
李白辞去翰林学士职位,前去寻找隐居的人。    
不遇采芝翁,满洞惟白云。    
我来礼先生,得与龟鹤亲。    
学道须有缘,始逢天上人。    
四皓安汉室,先生存歙民。    
阴功数已满,自合成天真。    
如何未上升,应待玉皇迎。    
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    

3. 逐句翻译:

  1. 李白辞去翰林学士职位,前去寻找隐居的人。
  • 李白因政治原因离开长安(翰林学士),前往寻找隐居的生活或学习。
  1. 不遇采芝翁,满洞惟白云。
  • 李白在寻找过程中没有遇到传说中的采芝翁,而是被满洞的白云所吸引。
  1. 我来礼先生,得与龟鹤亲。
  • 李白来到一位叫做“礼聂先生”的地方,有机会亲近长寿的象征如乌龟和鹤。
  1. 学道须有缘,始逢天上人。
  • 学道或修行要有缘分,才能遇到真正的高人或天人。
  1. 四皓安汉室,先生存歙民。
  • 根据传统历史描述,四位贤者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这里的“先生”指的是那位隐士或智者。
  1. 阴功数已满,自合成天真。
  • 通过积累的善行,他达到了一种天然的状态或境界。
  1. 如何未上升,应待玉皇迎。
  • 他可能仍未准备好接受更高境界的考验,需要等待更高级的神祇如玉皇的迎接。
  1. 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
  • 李白表达了想要放弃世俗名利,跟随这位老师一起返回天界(三清)。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行的敬仰。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寻找隐士的过程中的遭遇和感悟。通过描绘不同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如采芝翁、四皓等),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对于个人修炼和达到自然合一境界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