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陶彭泽,解印归匡庐。
今见冯海昏,辞官还隐居。
贤人五百年,间生信非虚。
清风激贪冒,白云同卷舒。
家山列画屏,绿水环庭除。
秋清对吟尊,羲皇人不如。
祇今建昌民,方话大冯君。
何必遗爱碑,政声人尽闻。

【注释】

陶彭泽: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他向往田园生活。他辞去彭泽令之后,便隐居在庐山脚下的柴桑。

海昏:古县名,今江西南昌市西北。冯海昏,指建昌人冯翊。

贤人:指陶渊明、诸葛亮等。

间生:有时产生。

清风激贪冒:清风激,指陶渊明的“清风”之操;激,激劝。

卷舒:卷起和舒展。

家山:家乡的山。

秋清对吟尊:秋天清冷时对着酒杯吟诗饮酒。

羲皇:传说中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大冯君:指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冯衍。冯衍字子威,南阳新野人。

遗爱碑:后人为了纪念冯衍而立的碑文,但碑早已毁坏。

政声:政治声望。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冯翊辞官归隐后陶渊明对他的敬仰之情。后四句写陶渊明对友人的殷切希望。全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谊。

开头两句说:我曾听说陶渊明解职回家去了,我也曾听说过陶渊明辞官归隐了。这两句用典,把两人相提并论了,既表明两人都是贤人,又表示对友人的敬重。

三四两句说:今天见到的冯翊,却是位海昏县的人,已经辞官回乡隐居了。这里用“海昏”二字,既表明了冯翊的出处,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五六两句说:贤人有五百年一遇的机遇,我们之间相隔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确实难得。这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希望他不要辜负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七八两句说:清风能够激励人们廉洁自守,而白云却能同升同降。这是对友人的另一种期望,希望他能像清风一样廉洁自守,像白云一样与世无争。

九句说:你家的山峦就像图画一般排列在屏风上,绿水环绕着庭院,你坐在院子里吟咏诗歌,真是像伏羲氏和女娲氏那样的伟大人物。这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他隐居生活的祝愿。

十一句说:现在建昌县的人民都在谈论你的大名,你真是值得称赞的冯翊啊!这是对友人的赞扬,同时也是对他政绩的认可。

十二三两句说:何必要为那些遗爱碑而伤心呢?只要政声传扬开来,人们的议论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遍各地。这也是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不要为过去的事情所困扰,而是要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五句是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诗人用酒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秋天里清冷的时候,对着酒杯吟咏着《诗经》中的诗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这里的“羲皇”,是指伏羲帝和黄帝帝两位古代伟大的帝王。他们的治理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诗人希望他的友人也能像他们一样治理好国家,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