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茞,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
诗二首。

【注释】

宗茞,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

(1)诗二首:即《赠僧》(一作《送僧》)。

【赏析】

《赠僧》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长安千福寺与一位僧人相识,两人谈禅论道,十分投机。临别之际,诗人写下了这首赠别诗以表达对僧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第一首

僧爱谈心坐翠微,

山深水静日长时。

此生欲买南山住,

莫厌城中更乱离。

【译文】

我喜欢和你坐在一起谈论佛理,

山中景色幽美,水清岸直,

阳光明媚,时间也特别地长久。

我这辈子只想在山中找个住处,

不要厌烦城市的纷扰和离别。

第二首

闻师说有南山信,

便欲随师访胜游。

山路回通万花坞,

云门东阁两相留。

【译文】

听说你有个南山信物,

我就想跟着你去那里游玩。

山路通向万花坞,

我们在那里分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律。前两句写自己与友人结伴游览南山,一路赏心悦目。后两句写分手之情。“山路”句点明分手之处;“云门”句则写出两人的友情之深,彼此舍不得分别。全诗语言平易,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诗人与好友在长安千福寺结为知己,同修佛法之后的一次出游。诗人在寺院里与好友畅谈了许久的法理,两人感情甚笃,遂决定结为生死之交。临别之时,诗人写了这首赠别诗来表达对好友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诗人在寺院里与好友畅谈了许久的法理。他们谈得兴致勃勃,从佛教经典谈到人生哲理,从世事变迁谈到个人遭遇,话题广泛而深刻。诗人与好友在寺院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他们不得不告别。诗人在临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好友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喜欢和好友一起坐在山间翠绿的竹林中,欣赏着山中清澈的水和长长的阳光。这里的“山深水静”形容了山间的幽静和水的清澈,而“日长时”则表达了阳光明媚、时间悠闲的特点。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环境,为下文的离别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此生欲买南山住”,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能够买下南山,在那里定居下来。这一愿望体现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这也暗示了他与好友即将分离的事实。

第四句“莫厌城中更乱离”则是诗人对好友的嘱咐。他不希望好友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感到厌倦或不安。这里用“莫厌”表示不希望、不要的意思,而“更乱离”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画面和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