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非吾心,物表翼所托。
振衣超烦滓,策杖追岑壑。
绝地穷㟏岈,造天究磐礴。
迩临烟霞积,逖睇宇宙廓。
俯惊白云涌,仰骇飞泉落。
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
目冀睹乔羡,心希驭龙鹤。
乃知巢由情,岂伊猿鸟乐。

【注释】

游倚帝山二首:这是诗人在游赏帝山时,所创作的组诗。游,游玩;倚,依傍。帝山: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南郊。

物表翼所托:自然界的事物,都是鸟儿的栖息之地。物表,自然界的事物,指山间林木、花草树木等。翼:鸟的翅膀,这里比喻鸟儿栖息的地方。

振衣超烦滓:振衣,抖擞衣服;超,超越;烦滓,尘垢;尘埃。

策杖追岑壑:拄着拐杖追随山间的幽深沟壑。

绝地穷㟏岈:走到尽头的山谷。㟏岈,形容山谷深邃的样子。

造天究磐礴:攀上天空最终到达巍峨雄壮的峰峦。

迩临烟霞积,逖睇宇宙廓:近处观赏烟雾缭绕的山峦和云霞聚集之处,远处眺望天地辽阔无垠。迩,近。逖,远。

俯惊白云涌,仰骇飞泉落:俯视看到白云翻滚而来,仰看惊讶飞泉跌落下来。

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苔藓茂盛鲜绿如屏风,苍松古老挺拔如丹红色的岩石。

目冀睹乔羡,心希驭龙鹤:眼睛渴望看到高耸入云的高山,心中希望驾御龙、驾御鹤。

乃知巢由情,岂伊猿乌乐:才知道隐居山林的巢父、许由之情,难道只是猿猴、乌鸦那样快乐吗?巢父、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此处用他们来比喻隐者。

【赏析】

《游倚帝山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游览泰山而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春天,当时杜甫因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长安,携家眷往东都洛阳探亲访友,途经兖州时,重游了故地。

前两句“山间非吾心,物表翼所托”,意思是说:在这山间不是我的心啊,它寄托在山外的万物之中。这里的“山间”指的是人世间,“我”指隐者的自身,“物表”指大自然,“吾心”指隐者的心,“非吾心”即不是自己的心;“翼”指依靠或依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在山水之间,但并不是自己的心,而是靠外物来依附的。

后四句“振衣超烦滓,策杖追岑壑,绝地穷㟏岈,造天究磐礴”,意思是指诗人抖去身上的尘土,迈开大步追逐山峰的深谷,走到尽头的山谷,攀上了天边的最高峰——达到巍峨雄壮的境界。“迩临烟霞积,逖睇宇宙廓”的意思是说:走近观看烟雾缭绕的群山和云霞聚集之处,远远望去天地辽阔无边。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抖去身上的尘土,迈开大步追逐山峰的深谷,走到尽头的山谷,攀上了天边的最高峰——达到巍峨雄壮的境界。“迩临烟霞积,逖睇宇宙廓”的意思是说:走近观看烟雾缭绕的群山和云霞聚集之处,远远望去天地辽阔无边。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抖去身上的尘土,迈开大步追逐山峰的深谷,走到尽头的山谷,攀上了天边的最高峰——达到巍峨雄壮的境界。

最后四句“俯惊白云涌,仰骇飞泉落,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写的是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写的是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写的是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

最后四句“俯惊白云涌,仰骇飞泉落,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写的是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低头看到白云翻滚而来,抬头看到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写的是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这四句的意思是指山色青翠欲滴,山势峥嵘险峻。

整首诗通过对登临观览的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