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庐接箕颍,北望嵩山隅。
兹岭雄且秀,彩翠横天衢。
家世事灵岳,岩栖安敢渝。
从俗因迹化,归静知心愚。
上违先人训,下怜菲薄躯。
自问何功业,谬与贤俊俱。
执羁翊龙羽,秉笔游鸿都。
尸禄负诸己,日使田园芜。
常恐白云意,溘尽黄埃涂。
妙年负恩德,欲去何踟蹰?
明主本尚道,黄屋均蓬壶。
饮惠可冥分,归事烧金炉。

嵩南山九里旧鹊村作

弊端庐接箕颍,北望嵩山隅。

兹岭雄且秀,彩翠横天衢。

家世事灵岳,岩栖安敢渝。

从俗因迹化,归静知心愚。

上违先人训,下怜菲薄躯。

自问何功业,谬与贤俊俱。

执羁翊龙羽,秉笔游鸿都。

尸禄负诸己,日使田园芜。

常恐白云意,溘尽黄埃涂。

妙年负恩德,欲去何踟蹰?

明主本尚道,黄屋均蓬壶。

饮惠可冥分,归事烧金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嵩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嵩山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仕途不顺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描绘了嵩山的雄伟壮观。他通过“弊庐接箕颍,北望嵩山隅”这两句来表达自己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弊庐”意味着简陋的住所,而“箕颍”则是嵩山的别称。通过对地理方位的表述,诗人展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接着,他通过“兹岭雄且秀,彩翠横天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嵩山的秀丽景色。这里的“兹岭”指的是嵩山的主峰,而“彩翠横天衢”则形容了山岭上的绿树和翠竹覆盖着整个山间,仿佛一条绿色的通道横跨在天空中。

诗人转向对个人生活的描写。“家世事灵岳,岩栖安敢渝”这两句表明了他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安宁,而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这里的“灵岳”指的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而“岩栖”则是居住在山中的修行者。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恐惧。

诗人又转向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从俗因迹化,归静知心愚”这两句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顺应社会潮流,追随世俗的脚步;另一方面,他却向往内心的宁静和简朴。这种矛盾使他感到困惑和痛苦。

诗人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担忧。“上违先人训,下怜菲薄躯”这两句表明了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这里的“先人训”指的是祖先们留给他的教诲或遗训,而“菲薄躯”则是对自己的谦称。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地位卑微的无奈感。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的追求。“自问何功业,谬与贤俊俱”这两句表明了他对于功名的态度。这里的“何功业”指的是他想要建立的功绩或成就,而“贤俊俱”则是形容自己与那些有才能的人并列在一起。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望。

诗人又转向了自己的困境。“执羁翊龙羽,秉笔游鸿都”这两句描绘了他身处困境却依然努力前行的景象。这里的“执羁”指的是身陷困境或受到束缚,而“翊龙羽”则是形容自己如同飞翔的龙一样在困境中奋力前行。而“秉笔游鸿都”则暗示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文人的气质和风范。

诗人又转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尸禄负诸己,日使田园芜”这两句表明了他对于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抱怨。这里的“尸禄”指的是虚度光阴无所作为,而“田畴芜”则是形容农田荒芜的景象。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抱怨。

诗人又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忧。“常恐白云意,溘尽黄埃涂”这两句描绘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这里的“云意”指的是自然景象的变化或征兆,而“黄埃涂”则是形容大地被尘土覆盖的景象。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恐惧。

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望。“妙年负恩德,欲去何踟蹰?”这两句反映了他对于功名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这里的“妙年”指的是年轻有为的时候,而“恩德”则是对他过去所受恩惠的感激之情的体现。而“欲去何踟蹰?”则是表达了他对于离开当前处境的迟疑和犹豫。

这是一首表现杜甫对嵩山美景的赞美、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