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注释】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谒,拜访。慈恩寺,即大慈恩寺,在长安城东,是唐代著名的寺院。唐玄宗时,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在此讲经说法,因此,该寺又称“法门寺”。奘法师,就是玄奘法师。

停轩:停在亭子上。轩,古代一种有廊的楼房,可以登高望远。

游目眺皇畿:游目,指远望。眺,远望。皇畿,指京都长安周围的地区。

含日转:含,包含。转,运转,旋转。

接云飞:与“含”字互文见义,意谓佛光普照。

翠烟香绮阁:翠烟,青烟。绮,丝织品的美称。这里用来形容楼阁的华丽装饰。

丹霞光宝衣:丹霞,红色的天空。宝衣,指僧尼所穿的僧袍。

幡虹遥合彩:幡,旗子。虹,彩虹。合彩,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定水迥分晖:定水,指寺庙前的池塘或池中的莲花。

萧然登十地:萧然,形容清寂、空阔。登十地,佛教语,指达到菩萨的十种境界。

自得会三归:自得,自己领会。会三归,佛教语,指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拜访慈恩寺并题写在大慈恩寺的房舍上的一首七绝。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写的是作者登上大慈恩寺的房舍后,驻足观望的景象。“停轩”,停下了车轩(指车子)。“轩”,通“轩”,“车轩”是古代一种有窗的车辆。“停轩观福殿”,意思是说停下车子来观看大慈恩寺的福神殿。“福殿”,指供佛祖和信徒们祈祷祝福的殿堂。“福”,是佛教用语,指佛祖的慈悲喜舍;“祈”,是祈求的意思;“祷”,是请求上天保佑的意思。“福殿”,是佛教中举行祈福祭祀活动的场所。“游目眺皇畿”,眺望的是整个京都长安周围的地区。“皇畿”,是指京都长安周围的地区,也就是京城。“皇”是皇帝,“畿”是京城周围的地方。“皇畿”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第二联“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描绘的是大慈恩寺的房舍四周景色以及佛光普照的情景。“法轮”,指佛家所说的法轮宝,也泛指佛法。“含日”是指佛光普照着大地,好像太阳一样。“花盖”,指佛光像花一样灿烂美丽。“云飞”,是指云朵飘浮在空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光照耀着大地,好像太阳一样灿烂辉煌;佛光像花朵一样灿烂美好,仿佛在飘动飞舞一般。

第三联“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描绘的是大慈恩寺房舍的周围景色以及宝塔辉映的光辉。“翠烟”,指青色的烟雾,形容楼阁的华丽装饰。“绮”,是一种美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华丽的建筑。“丹霞”,是指红色的山霞,也用来比喻宝塔的光辉。“光宝衣”意思是说宝塔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就像穿着华美的衣服一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大慈恩寺周围的建筑物色彩绚丽多彩,华丽壮观;宝塔的光辉照亮着人们,使他们感到温暖舒适。

第四联“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写的是大慈恩寺房舍周围景色和天空景象。“幡”,是一种飘扬在高处的旗帜,这里指的是彩旗。“虹”,是指彩虹,这里指的是彩旗与彩虹相映成趣。“合彩”,是指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的意思。“定水”,是指寺庙前的池塘或池中的莲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大慈恩寺周围的建筑物上飘扬着彩色的旗帜,与彩虹交相辉映;在远处的池塘中莲花盛开,水面上倒映着天空的光辉。

第五联“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描写的是诗人在大慈恩寺房舍前游览时的心境以及领悟到的道理。“萧然”,是指空荡荡、寂寞冷清的意思。“登十地”,是指达到了菩萨的十种境界。佛教认为菩萨修习到第十重地时才能成佛。“自得”,是自己领会的意思;“会三归”,是指达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会”,在这里指到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大慈恩寺房舍前游览时,心中感到很寂寞冷清;但是,通过自己的体会和领悟,终于领悟到佛教的深奥道理,并达到了菩萨的十种境界;最后达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大慈恩寺房舍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游览大慈恩寺时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感悟。同时,诗人还借助对佛学哲理的阐述,进一步抒发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