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季何教祸所钟,释门光彩丧骊龙。
香阶懒踏初生草,抵掌悲看旧日容。
玉柄永离三教座,金鸣长镇万年踪。
知师下界因缘尽,应上诸天第几重。
诗句赏析
诗意解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忱的作品《悼盐官和尚》。诗中通过描绘和尚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释门的怀念以及对这位僧人的深切哀悼。
逐句释义:
- 像季何教祸所钟:比喻和尚的去世如同天降的灾难一样,给佛教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 释门光彩丧骊龙:形容和尚生前的辉煌成就犹如一条神龙,其离去后,佛教的光芒也随之黯淡。
- 香阶懒踏初生草:描述僧人在离开后,香炉旁的台阶上再无人踩踏,周围生长着新生的小草。
- 抵掌悲看旧日容:诗人用手触摸和尚昔日的形象,感受着他的面容,心中满是悲痛。
- 玉柄永离三教座:用“玉柄”比喻和尚的法杖,象征着他永远离开了佛教的三界(人间、天界、阿修罗界)。
- 金鸣长镇万年踪:用“金鸣”比喻和尚的声音,意味着他在世时声音响亮,死后仍回荡在世间。
- 知师下界因缘尽:指和尚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徒弟们也将各自修行或继续传播佛法。
- 应上诸天第几重:诗人询问和尚是否到达了更高的境界,如诸天之上。
- 关键词注释:
- “季何教祸所钟”:指和尚的去世给佛教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释门光彩丧骊龙”:形容和尚生前的辉煌成就,如神龙般强大和尊贵。
- “香阶懒踏初生草”:描述和尚离开后的寂静景象。
- “抵掌悲看旧日容”:用手触摸和尚生前的形象,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 “玉柄永离三教座”:使用“玉柄”(法杖)比喻和尚的离开,象征他离开了佛教的最高境界。
- “金鸣长镇万年踪”:用“金鸣”比喻和尚的法音,表示他在世时声音响亮,影响力广泛。
- “知师下界因缘尽”:指和尚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弟子们将继续他的事业。
- “应上诸天第几重”:诗人询问和尚是否到了更高的境界,如诸天之上。
译文:
像季何的教导导致灾祸降临,释门光辉消失,如神龙般强大的和尚逝去。香炉旁的台阶上再无人踩踏,新生的草地悄然生长。他用双手触摸昔日的形象,眼中充满悲哀。他的法杖永远离开了我们,佛教的三界都不再与他有关。他的弟子们将继续他的遗愿,他的声名将永远流传。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和尚一生的描述,展示了佛教的辉煌与衰落,以及诗人对这一过程的深刻感慨。通过“玉柄永离三教座”等语句,诗人表达了对和尚高超修为和深厚佛法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内部传承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逝者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