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早是人情飞絮薄,可堪时令太行寒。
多惭幸住匡山下,偷得秾岚坐卧看。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其六

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早是人情飞絮薄,可堪时令太行寒。
多惭幸住匡山下,偷得秾岚坐卧看。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三十年来要自观”:这一句表达的是李咸用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审视。通过“自观”二字,体现了他的自我反省和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
  2. “履春冰恐未为难”: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困难与挑战的认识。尽管履践春天的冰雪可能看似艰难,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3. “自于南国同埋剑”:这里指的是诗人曾与朋友在南方共事或战斗,并共同留下了武器(剑)。这句反映了他对过去共事或战斗经历的回忆。
  4. “谁向东门便挂冠”:“挂冠”通常指辞去官职。这句表达了一种决绝的态度,可能是对某种政治立场或生活方式的放弃。
  5. “早是人情飞絮薄”:这里的“飞絮”比喻轻飘的人际关系,而“薄”则暗示了这些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6. “可堪时令太行寒”:太行山以其险峻著名,冬季尤为寒冷。此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季节变换带来的影响。
  7. “多惭幸住匡山下”:这句话中的“幸住”意指幸运地住在某处,而“匡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是象征性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居住在这样地方的庆幸和满足感。
  8. “偷得秾岚坐卧看”: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在这里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安宁和美好。

赏析与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展现了李咸用的诗歌风格和他对生活的态度。首先,他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其次,诗中涉及了个人情感、历史记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显示了他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写作背景方面,这首诗可能是李咸用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创作的,例如他在山林间的隐居生活或与其他文人的交流中。这样的环境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感悟,从而形成了这首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