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天道终难定,须信人心尽自轻。
宣室三千虽有恨,成周八百岂无情。
柏缘执性长时瘦,梅为多知两番生。
不是不同明主意,懒将唇舌与齐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苏东坡。他的作品以其豪放、直白而著称,同时也不乏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情感的细腻描绘。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莫言天道终难定,须信人心尽自轻。
- “莫言”:不要说。
- “天道”:指自然法则或命运。
- “终难定”:终究难以确定。
- “须信”:应该相信。
- “人心”:人的意志、情感。
- “尽自轻”:完全地、轻易地。
-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命运是固定的,因为人的情感和意志可以轻易地改变它。
- 宣室三千虽有恨,成周八百岂无情。
- “宣室”:汉文帝的宫殿,这里借指朝廷。
- “三千”:数量词,这里指很多,但具体数字不详。
- “虽有恨”:即使有遗憾或不满。
- “成周”:古代国名,这里指代国家。
- “岂无情”:难道没有感情?
- 这句诗表达了即使朝廷有很多遗憾(宣室),但它的国家(成周)也不应该完全没有感情。
- 柏缘执性长时瘦,梅为多知两番生。
- “柏”:一种树木。
- “缘”:原因,根据。
- “执性”:执着于某种性质。
- “长时”:长时间。
- “瘦”:变瘦。
- “梅”:一种植物。
- “为多知”:因为知识多。
- “两番”:两次。
- 这句诗的意思是,柏树因为执着于它的某种性质而长时间变瘦,梅花因为它的知识丰富而两次生长。
- 不是不同明主意,懒将唇舌与齐烹。
- “不是”:不是这样。
- “明意”:明白的意图或想法。
- “主”:主要的意思。
- “心”:这里可能是指心意,即内心的真实想法。
- “懒将”:不愿意去做。
- “唇舌”:这里可能是指言辞和辩论。
- “与齐烹”:一起被烹煮。
- 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不是所有的人或事物都值得用嘴巴去争辩或辩论(唇舌),尤其是那些内心真正有智慧和诚意的人或事。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哲学的一种表达,他认为人的情感和意志是可以轻易改变自然法则的,因此不应该因为一些遗憾或不满而耿耿于怀。同时,他也认为即使是国家的大事,也应该有情感的存在,不应该只是冷漠的官僚机构。最后的两句则是他对那些真正有智慧和真诚的人或事的赞赏,他们认为他们不需要通过辩论或争论来证明他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