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泉日日长松寺,丝管年年细柳营。
静躁殊途知自识,荣枯一贯亦何争。
道傍病树人从老,溪上新苔我独行。
若见净名居士语,逍遥全不让庄生。

注释:

  1. 云泉日日长松寺,丝管年年细柳营。
  • 注释: “云泉”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和泉水,常在佛教中象征清净;“长松寺”可能指一个古老的寺庙,常年有僧人在此修行。而“丝管”通常指的是音乐与乐器,这里暗示着寺庙常有乐声悠扬。
  1. 静躁殊途知自识,荣枯一贯亦何争。
  • 注释: “静躁殊途”意指动静不同的道路,比喻人的行为各异;“自识”则表示自我认知。这里的“荣枯一贯”意味着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没有本质的差异。因此,两者无需争执。
  1. 道傍病树人从老,溪上新苔我独行。
  • 注释: “道傍病树”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或衰败,而“人从老”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会老去。“溪上新苔我独行”则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于清澈的小溪之上,周围覆盖着新生的青苔。
  1. 若见净名居士语,逍遥全不让庄生。
  • 注释: “净名居士”很可能是指著名的佛教居士,如慧远等;“逍遥”在这里指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逍遥游”。如果能够见到像慧远这样的高僧谈论佛法,那么他的生活态度将完全超越庄子的逍遥游哲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和哲学理解的独特见解。首先,诗中的“云泉”和“长松寺”等意象构建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使人联想到佛教的修行之地。而“丝管年年细柳营”则暗示了世俗生活的持续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欣赏和留恋。

“静躁殊途知自识,荣枯一贯亦何争”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诗人认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只要内心保持平静和坚定,就无需与他人比较或争执。这种人生观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即一切随缘,不强求外在的改变。

第三、四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经历的叙述。诗人通过对道旁病树和溪上新苔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转的感慨。然而,通过最后一句“若见净名居士语,逍遥全不让庄生”,诗人以豁达的态度回应了外界的批评和挑战。这既显示了诗人的自信和从容,也反映了他对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欣赏,也有对内在修养的重视。同时,诗人还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