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正霏霏,令人不忆归。
地炉僧坐暖,山蘖火声肥。
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
知君在霄汉,此兴得还稀。
【注释】
霏:细雨,雪。
僧:佛教僧人。
山蘖:山茶。
烘茶蕊:用火烘茶蕊。
移铛:将锅子移近炉边加热。
剥芋衣:将芋头去皮后剥成块状。
霄汉:指天空和星宿。
【赏析】
《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七古。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与友人夜话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厚意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赞美。
首句“雨雪正霏霏”,点出了时间是下着雪的夜晚,气氛寒冷而寂静。“不忆归”三字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孤寂之感。大雪纷飞,寒气逼人,让人不禁想起故乡的温馨和温暖。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反映。
颔联“地炉僧坐暖,山蘖火声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景图。诗人坐在地炉旁,感受着炉火的温暖;山茶树燃烧的声音,也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氛围。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情景。诗人与友人隔着纸张交谈,共同品味着茶叶的清香;同时,他们也在忙碌着,忙着煮茶、剥芋头等琐事。这种繁忙而有序的生活,让诗人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和珍贵。
尾联“知君在霄汉,此兴得还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知道朋友正在天宫中忙碌着,但此时自己却无法与之共度时光,感到十分遗憾。这里的“霄汉”,既指天空,也指天宫,寓意着朋友的高贵身份和地位。诗人用“此兴得还稀”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友人山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人山水田园生活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