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至真传道要,曾看真诰亦何为。
旧碑经乱沈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
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
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

不遇至真传道要,曾看真诰亦何为。

旧碑经乱沈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

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

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不遇至真传道要,曾看真诰亦何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教义的理解和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道教教义应该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宣传。因此,他曾经阅读过《真诰》这本书,但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

后两句“旧碑经乱沈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在这片宁静的乡村中,古老的碑文已经被岁月侵蚀,只剩下了痕迹。而那些曾经被用来祭祀神灵的灵篆也已经被农民耕作所破坏。此外,还有一些青蛙和蚂蚁在药井旁嬉戏,而牛羊则悠闲地走过放生池。

最后两句“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进一步描述了这个村庄的荒凉景象。夕阳下,空荡荡的庙宇显得更加萧条。而那些已经死去的树木,如朽桧和绿蔓,则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教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它也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